沈陵在文家住了下來,他沒有見到過文家的後輩, 文家的下人也很少, 除了照顧文常敬生活起居的幾個仆人,便沒有多餘的下人了。
他跟著文先生, 每日早上, 文先生會去看看他的田地,先生開辟了一塊小田地, 自己種一些菜,他的番茄就種在裏麵。
沈陵來了以後, 除了跟著文先生下地,天最熱的時候就在屋裏讀書, 文先生指點他讀書可真是不留情麵, 沈陵又像是回到了初入府學的狀態,每天都有學不完的東西, 先生還嫌棄他的字,給了一本字帖。
沈陵以前買到的字帖肯定是不如這些珍藏的,他這些年的字長進都不是很大,尤其是楷書,像是碰到了頂。
文家的下人都很喜歡他, 家裏的仆人大部分都是老人,管家姓吳,大家都叫他吳伯, 吳伯人很和尚, 經常會問他想吃什麼, 沈陵一開始都覺得很不好意思,吃住都在人家這兒了,如何還好意思做要求。
吳伯道:“沈少爺千萬別這麼想,我們啊,都很高興你能來,你瞧瞧我們這兒都是一幫老家夥,牙口不好,和你們年輕人吃的不一樣,咱們家很多年沒來孩子了。”
沈陵聽著都有些辛酸,想問吳伯,文先生的妻兒呢,又怕打聽到的不太好。
誰知吳伯說道:“若夫人在這兒,看到你肯定也很高興的,夫人今年去京城照顧三小姐了,老爺不愛去京城,一個人正好可以出去轉,若夫人在家便沒得這般自由了。”
沈陵鬆了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他在文家的日子也不比在家差,除了見不到親人,吃得還更好了,文先生對吃的要求很高,沈陵跟著也享福。
先生雖未言明有沒有收他做學生,但沈陵知道他這是在考驗他。這些日子,他跟著文先生下地做做農務,偶爾還會做些木活,先生的興趣廣泛,沈陵也不怕辛勞,他還挺喜歡做木活的,先生改良了犁地的耙子,懂得如何提高生產效率。
沈陵也積極給他提了很多意見,嘿嘿不是他自誇,在做這種東西,他比別人都有金手指。
白天最炎熱的一段時日就是文先生授課的時候,文先生的書屋做得很巧妙,窗戶一開,那穿堂風就吹進來了,涼爽得很。
沈陵做功課的時候,文先生就躺那搖椅上昏昏欲睡,舒坦得不行。
他來這兒一個多月的時候,沈陵想了想得回建康府一趟,他上回寄了一封家書回去,這月餘未回去,家中肯定惦念得繄。
沈陵便向文常敬提出歸家的想法:“先生,過幾日我需歸家……”
沈陵這兒還沒說完,文常敬就大聲說道:“嗬,老夫就知道你撐不下去了,現在知道辛苦了吧,當初信誓旦旦的,回去吧回去吧,以後別來了!”
沈陵哭笑不得,被他這幅做派弄得好笑,等他說完了,才道:“先生,我就是回家去看望一下父母,我月餘未歸家了,回去瞧瞧父母可安康,不日便會回來,你便是想趕我走,我也不會走的。”
文常敬尷尬地輕咳兩聲,暗自埋怨自己竟然這麼沉不住氣,掩飾尷尬道:“你走了也正好,讓我清靜個幾日。”
沈陵憋笑,順著他的話說道:“是,這些日子打攪先生了,不過這後麵還有得打攪。”
文常敬嘴角微微翹起,心裏很是受用,別的不說,這小子做點事情還是很利落的,這些日子跟著他做粗活也沒見喊累,出謀劃策很實際。
文常敬又說了一些讀書貴在堅持的話來挽尊,沈陵已經知道他的態度了,還是很受鼓舞的,說明先生是希望他留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