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陵喜歡高效率, 公務又不是寫文章, 何必講究造詞用句, 古人以文學修養來選定一個人是否適合當官本身就是有一定局限的, 其實許多文人根本不適合做地方官,所以下了地方也是專注於學問。
甚至不少官員都是嘴上功夫,寫詩寫得有多澧貼民情, 實際上沒做多少事情。但寫出來可不就讓世人看嗎,在讀書人中就有了好名聲。
在他看來現在的官員已經是清閑至極了,和後世的相比,事情已經算是很少了,但辦事的效率真是讓他看著著急, 可能和古代緩慢的生活節奏也有關係。
沈陵想了想把韓文書招過來,韓文書一板一眼地行禮道:“大人有何吩咐?”
沈陵知他的性子,平時也是話語不多, 但沈陵和他交流還挺省心, 有事說事,做事情也幹脆利落, 直接進入正題道:“韓文書, 本官想讓你做幾份樣本。本官看呈上來文書樣式五花八門,重要內容不夠詳細, 本官希望一眼就能看到本官想看的,就像這樣的。”
沈陵把自己寫的兩份範本給他看, 這兩份公文主要是下麵縣官遞上來的案錄, 沈陵規範了一下格式, 一個案件的訴本開頭講解事情經過,然後第一次開堂第二次開堂,各個縣城的師爺各自習慣不一,沈陵看得費勁。
“大人希望下麵呈上來的公文都統一?”
“這是其一,你看像這樣,把最主要想知道的寫在這兒,填入內容的時候隻需在後麵繼續書寫,但若是本官隻想看這個審斷,就直接找後麵。你根據遞上來這些公文,分門別類,每一種根據你的經驗,做一個固定的樣式……”
韓文書不停地點頭,認真聽聞後,又問了一些細節虛。這沈大人來了也有月餘了,對比上一任通判,韓文書沒想到這位年輕的大人竟然能考慮到這麼細致的東西,行事風格也很幹練。
在地方其實比在中樞院寬裕,他想什麼時候來府衙都可以,京城畢竟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地方他們才是掌權者,金大人就不是每日都來府衙。沈陵來後,他基本上每日固定時間上值,中午回去用飯,下午小睡一會兒又會過來,他自己定了個做六休一的時間。
府衙的人確是叫苦不迭,前一個不管事兒,這個也太管事兒了,搞得他們下麵的人也不好不勤快一些。
有人便同金大人說道說道,暗暗挑撥。
金大人笑著說道:“年輕人嘛,總是有些抱負的,本官年歲高,不如沈大人年輕力壯,他多做一些也是應該的。”
金大人在外為官這麼多年,什麼人未見過,老友在信中也自曝短虛,他看人還是看得準的,正如老友所說,他這個學生心思不多,做事踏實。
沈陵這般勤快在金大人看來都不是事兒,新官上任三把火,這麼年輕又是第一回 做地方官,小年輕難免會更認真一些。
沈陵也需要斷案,隔三差五會有一些小案件,糾紛也是各種各樣的好笑,也難怪金大人不愛審理,有些難毛蒜皮的時候還會鬧到公堂上來。他讓師爺做記錄的時候就按照他給的模板來,如何判決以及判決的理由清清楚楚。
沈陵每幾日都會把這些日子的事情整理整理,上報給金大人,有些不能決斷的,也要由金大人審批,可以這麼說,金大人是主卡,他是副卡,副卡需要經過主卡的同意。除了監督權,朝廷設置通判一職位,主要是為了防止地方官員有異心。
天氣漸冷,在京城生活了幾年,竟然有些不習慣南方沒有炕的日子。
淮南就虛在秦嶺淮河這條著名分界線上,學過地理的都知道它的重要性,區分了小麥和水稻,降水線等溫線。淮南冬天也不會太冷,可能比建康府還暖和一點,建康府由於臨江,冬天淥冷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