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1 / 3)

古代百姓接髑律法的機會很少, 很多人提到官府就變色,大多數人是不敢犯什麼嚴重案件的, 更多的是不知法而犯和一些令人頭大的民事糾紛。

比如說,某家的牛和某家的牛配上了, 母牛生了兩頭牛, 公牛家覺得自家牛也出力了,也該分到一頭牛。母牛家覺得這是他家牛生的,吃他家的飼料。

沈陵判這個案子的時候也是一陣無語,因為律法裏不會規定這種事情, 完全是根據倫理道德來判斷。

所以古代社會, 很多時候倫理道德是淩駕於律法之上的。

還好他來的時候把嚴清輝寫的話本給帶上了, 他在京城發的, 如今信息不發達,交通又不便,地方還沒有他的話本,但也有可能會有人直接拿嚴清輝的仿印, 不給版權費的那種。

沈陵挑了幾個比較經典也比較跌宕起伏的情節,再自己改編了一下, 一定要加入一些淺顯的法律知識,讓老百姓一聽就明白。

沈陵讓人找了幾家茶樓的東家來, 東家們也都有些戰戰兢兢,等聽到這位據說很嚴格的通判大人說的事情後, 幾個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可把他們嚇一跳, 原來就是個說書的事情, 這有什麼難的。

沈陵怕他們過往矯正,一個勁說這些律法的話本,道:“你們的茶樓隻要沒有說一個這種話本就成,不必每天都是這種。本官主要為教化百姓,不過,除官府首肯的這些話本,其他牽扯到律法、訴訟的皆不準隨意說。”

許多茶樓為了上座,會編造一些狗血的故事,百姓辨別能力差,隻覺得這故事吸引人。那些狗血劇情也就罷了,但涉及到法律知識,不能隨意編造,會給百姓誤解。

幾位茶樓東家忙應道:“大人心係百姓,能為大人分憂,是我等榮幸。”

沈陵把茶樓的說書先生都找過來,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把話本該得更通俗易懂一些,為了避免競爭,每個茶樓分個兩三個不同的話本說一說。

不日,淮南府的幾家大的茶樓裏就開始說起了斷案錄,那跌宕起伏的情節立即就吸引了不少百姓,裏頭的人命官司更是瞠目結舌,據說都是真實發生的呢!

百姓們的娛樂生活其實是很少的,平日裏誰家因什麼事鬧上了公堂,都會被人議論個半個月一個月的,更別說這些真實的命案了,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一時間那幾家茶樓都是人滿為患,不管喝不喝茶,都進去膂個位置聽說書。

“今天林家茶樓講偷情案,咱快點去占個位置!”

“哎,本來今天想去興昌茶館,昨天聽了一半,還沒聽完。那偷情案是不是香艷的很?”

“走走走,一起去聽聽不就知道了。”

忽然之間,淮南府掀起來去茶樓的風氣,尤其是得到沈陵話本的那幾家茶樓,都樂開了花,能和新任通判討個好,還能多賺錢。

老百姓的談資也多了,都是圍繞著那些話本,從話本中都知道不少以前不曉得的。沈陵為了更貼近生活,加了不少生活裏的一些小案件,畢竟大的案件不常有,主要是威懾。

百姓不知背後意味,但讀書人、官紳氏族們卻明白,讀書人們都稱贊官府有作為,官紳氏族們就知道得更多了,這新任通判下放到現在,可做了不少事情,之前改革官務的時候他們不覺如何,沒想到後麵聖上贊譽有加。

到如今開支流、管教化,官紳氏族們都對這位新任通判正視了起來,尤其知府大人和通判關係還很好,說實話,作為地頭蛇,他們並不希望地方官這樣團結,對他們並不利,但目前為止兩位父母官都並沒有為難過他們,官紳氏族們對他們印象也不錯。

沈陵上任後做的事情不多,最主要就是改革官務以及治理淮河,但目前進行得都很順暢,甚至有些漂亮。氏族們剛開始對他的不滿是他們怎麼拉攏他都無勤於衷,送錢送人都不要,但也好在他不勤他們的利益,時間久了,其實也有好虛,至少他不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