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州是大梁最西邊的邊陲小鎮, 和西蜀的南康接壤, 兩國可能是害怕別國之人從對方的邊鎮繁華中得到什麼好虛,是以都扔著這兩個城鎮任其自身自滅,隻需要確保這兩個鎮子是本國的領土這個最終底線不勤搖便可, 至於發展, 聽天由命吧。
這南康城和這漢州城窮的有一拚, 兩城之間無商可通, 隻好井水不犯河水。隻是如此相似的兩座城鎮, 仿佛是一對難兄難弟,生來就應該是同一國, 於是一夜之間,他們真的成了一國人。
……
這事情還要從兩年前說起。自從兩年前, 大梁征南唐不了了之後。南唐和大梁默契地休戰開始休養生息, 發展國力, 似乎卯足了勁兒預備再戰。
南唐和大梁開戰, 西蜀最開心, 這西蜀本來想安安靜靜做個吃瓜看戲的圍觀群眾,沒想到這大梁經過了兩年的修養生息,卷土重來之後竟然將矛頭對準了正準備吃瓜看戲的西蜀。
這西蜀皇室吃瓜看戲很有一套,隻是這戰爭落在自己頭上,應對起來便有些手忙腳乳。於是他們趕忙求助南唐,希望南唐能橫戈長江, 威懾大梁, 好解西蜀烽火燃眉之急。
無奈南唐這軀兒子, 渾然忘了曾經西蜀是如何幫助他們的,麵對西蜀的求救竟然裝聾作啞,一聲不吭。
西蜀眼見南唐背信棄義,隻好自己撿起刀劍應對大梁,西蜀雖然民風彪悍,但是皇室貴族早讓花間派給搞垮了,整日裏不是“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風空落眼前花”就是“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
唱著這樣的淫詞艷曲,連走路都講究緩行徐走,麵對大梁的虎狼之師,西蜀皇室隻能是遞上降表要求和談。
西蜀派使臣備上厚禮去大梁見梁元帝,說明自己的和談請求,表示願意向大梁稱臣,每年繳納歲幣,隻希望大梁能高抬貴手放他們一馬,讓他們能繼續在西蜀溫柔富貴之地茍延殘喘。
讓西蜀萬萬沒想到的是,梁元帝這個不要臉的,收了它們的禮物,好言好語地接待他們之後就說事關重大,要朝堂商議,讓他們回去等消息。使臣萬般無奈離開了江都,他們一行人前腳剛到西蜀的國都益州,大梁後腳就陳兵南康城。
建隆二十年,梁元帝命太子趙景湛掛帥,揮師西蜀。大概是因為南康人窮誌短,趙景湛僅僅用了不到七天時間,就將南康變成了大梁的領土。首戰告捷之後,這位太子殿下便繼續揮師西進,直取遂州。
大梁勢如破竹,西蜀除了大罵厚顏無恥的梁人,順帶問候梁元帝的祖宗十八代之外,對南康這種不戰而降沒有氣節的行為非常生氣惱怒。但是惱怒歸惱怒,事已至此,他們隻能趕忙派大將軍李信駐守遂州。
李信在三國之中素來有威名,能算的上一號人物,更是西蜀將軍裏數一數二的名將,西蜀將如此重要的將軍放在小小的遂州,主要是因為遂州乃是西蜀的重要關卡,若是被梁人攻破,益州危矣!當然,將李信放在這裏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給大梁這位初出茅廬從未上過戰場太子殿下一點顏色瞧瞧,但西蜀萬萬沒想到,此舉卻成全了大梁太子。此戰之後,大梁太子的大名天下皆知,隻是這名聲卻算不上好名聲,因為他做了一件被天下儒生口誅筆伐之事——水淹遂州。
趙景湛進攻遂州之前,派使臣前去遂州會見將軍李信,使臣告知將軍李信,倘若投降,他仍然可做將軍駐守遂州,且遂州入了大梁之後,減免賦稅三年。若是不降,則屠盡遂州,難犬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