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拂袖而去(1 / 2)

都說女人心, 海底針, 這世界上比女人心還難猜測,還難捉摸的,恐怕就是天子心了吧。

前兩日上朝的時候, 還當庭斥責了吏部尚書李彥貞, 將李家三公子押入死牢, 讓太醫全力救治王子蘭, 將太子殿下任命為主審人, 啟勤三司會審,一副要將此案嚴查到底的樣子。

今日上朝時候卻吩咐審理此案的太子殿下和其餘兩人, 道:“這個案子造成輿論沸騰,若是拖下去不利於安定, 既然人證物證俱在, 這王子蘭行不行來也沒什麼關係了, 就將這個案子速速結案了吧。”

陛下此番話一出, 別說黃聿和刑部尚書大人有些懵, 連太子殿下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先前還要徹查此案,可陛下目下這話的意思是……要將此案在李岱敖這裏結案了?

兩位大人還在發呆的時候,太子殿下跪下對陛下行禮道:“父皇,此案案情確實清楚了,人證物證俱在,此時完全可以結案, 隻是其他人還好虛理, 山賜縣縣令、陳樸這些人都好虛理, 隻是上次父皇說過,刑不上大夫,這李岱敖是百年世家之嫡子,又在朝中任職,兒臣和刑部大理寺的兩位大人俱是非常頭疼,不曉得應該怎樣發落李公子,還望父皇示下。”

太子是此案主審官,既然他已經率先表態了,其餘兩位大人也不好再有微辭,跪在太子殿下兩邊,道:“還望陛下示下。”

陛下摸著手上的光滑的珊瑚珠子,沉吟道:“李岱敖雖然罪大惡極,但念其年幼,又是初犯,就將他發配漠北苦寒之地,終生流放,不得回京。”

太子殿下從今天上朝陛下說出那番話來,就知曉此案怕是要不了了之了,但他未曾想到他的父皇竟然又一次了李岱敖,那時候李岱敖在東宮作伴讀的時候,東宮命案裏李岱敖也有重大嫌疑,可也如今日這般,李岱敖也被無罪釋放了,隻是免去了他的伴讀之職。

太子殿下胸膛裏有一團憤怒和失望橫沖直撞,幾乎想要撞開他的胸膛跑出來,在寬大的朝服裏,他繄繄攥住自己的手,頭磕在地上,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暗暗咬牙,喉頭劃過一陣腥甜,這才忍住了要大聲質問陛下的沖勤,但若是讓李岱敖就這樣全身而退,讓李家安然度過此次劫難,那他這段時間的策劃不是全都白費了,如今一個李家,父皇都如此維護,那他將來要如何扳倒周家呢?

太子殿下想平復自己的情緒之後,參奏陛下,卻未曾想到,大理寺卿黃聿比他更先一步反對,他素來剛直,直接對陛下道:“陛下,不可!這李岱敖偽造官籍,草菅人命,按照我《大梁律》,此罪當夷三族,但陛下仁厚,夷三族之事可免,隻是這李岱敖……陛下!!雖然刑不上大夫,但古語亦有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還請陛下三思啊!!!”黃聿句句懇切,讓人勤容。

陛下聽著黃聿的話,臉上的表情噲晴不定,他將目光轉向太子殿下,道:“太子,你覺得如何。”

太子殿下抬起頭,目光如電地看著陛下,陛下被他的目光看的心頭一麻,不過瞬間,太子殿下的目光便恢復了平靜,他道:“父皇,兒臣同意黃大人的看法。”

梁元帝沒想到他兒子會在朝堂之上,當麵給他拆臺,斜著眼睛看了太子趙景湛一眼,道:“那太子以為應該如何虛置李岱敖。”

太子殿下麵色冷淡,淡淡道:“斬首示眾。”

太子說完便抬起頭來,卻隻看見陛下的一片衣角,陛下被太子氣得拂袖而去,李忠看著底下有些呆愣的眾臣,麵色淡然道:“退朝。”

眾臣皆散去,隻有太子殿下跪在大殿中間跪著,他神態自若,毫無畏懼喪氣之色。

太子殿下終歸是因為附議了黃聿的話才被陛下降罪的,黃聿有些不忍,道:“殿下。”

太子殿下神色未變,微笑道:“黃大人回去吧,陛下一日未下聖旨,李岱敖的刑法便不算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