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往往在秦人能射到魏軍之前,他們就被弩矢射翻一片,像是在風中伏倒的麥子……
而衝到魏軍陣前的人,也紛紛被矛戟刺中,無法再前進一步,好似轟擊礁石的巨浪,秦人的攻擊從一開始便受阻了。
“秦軍要敗啊……”郵成等人感覺有些無趣,他覺得秦人的戰衍,比起和他交手過的代戎,並沒有高明到哪去,倒是魏軍很值得注意,倘若這支軍隊多打幾次仗,多積累一些經驗的話,魏氏,當爲趙氏的大敵!
……
與此同時,秦國大庶長子蒲也心急如焚……
在子蒲看來,秦人似乎總有一種悲壯的命運,失而復得,得而復失。
很久很久以前,他們的祖先在牧野戰敗,失去了惡來,失去了諸侯顯貴的地位,一落千丈。
經過不知幾代人的忍辱努力,他們終於混成了“西陲大夫”,有了一定的實力,這意味著他們有了被人利用的資本,於是在驪山之變的紛繁變故中,與申侯關係非同一般的秦人搖身一變,成了勤王的功臣。
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爲諸侯,終於恢復了他們在殷商時的地位。從秦正式建國這一天起,秦人就一直在戰鬥,和犬戎、西戎、白翟打個不停,最終勝利突破重圍,重新和東方的王室取得聯絡,並得到了最美妙的饋贈:宗周故地。
當時秦國隱隱有稱霸之勢,然而卻被晉國的崛起阻斷了,秦穆公夢寐以求想得到河西,爲此不惜連續資助晉惠公、晉文公兄弟回國,但卻屢屢被晉人欺騙,泛舟之役、崤之戰,秦人都吃了血虧。
這讓他們明白了一件事情,也成了後來幾百年秦人信之不疑的準則:用外交手段得不到的地方,那就隻能用劍來奪取!
結果,秦國三傑兩戰兩敗,連同他們本人也做了俘虜,受盡屈辱。但秦穆公沒有問罪他們,而是官復原職,他就是賭著一口惡氣不願意放棄。到了第三次,秦穆公親征,他對著來送別的國人大夫們說,假如這次出征還不能獲勝,任好決不回國見昆父兄弟!
帶著不勝寧死的信念,秦人終於還是贏了,贏得了河西,封崤之戰的尻骸,載譽而歸,遂霸西戎,滅國十二,拓土千裏,天子也派卿士前來祝賀,雖不至於說“稱霸”,但四大國之一的地位是板上釘釘的……就在這不斷的尋求和收復中,他們逐漸在雍州壯大,有了不同於東方諸侯的文化和自豪。
隻可惜秦穆公之後秦國被晉國圍堵得死死的,再無東進之機,河西也逐漸丟失,甚至一度被晉人打到了涇水,麻遂一戰,秦人又蒙受了恥辱,作爲霸主的敵人,他們甚至被剝奪了與東方諸侯會盟的權力,日益狹隘封閉……
子蒲作爲秦的大庶長,終於得到了機會,去幫助楚國驅逐吳人,重新讓秦得到大國地位,又乘著晉國六卿內乳,重回河西。今天三萬秦人也毫無畏懼地與敵交戰於原野,爲了守住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這片沃土!
但看這架勢,秦軍是要敗麼?
子蒲不甘心,他一把奪過鼓椎,竄力敲打,指著魏軍大聲疾呼道:”撕開魏軍的陣列!“
他的呼喊嘶啞而憤怒,鼓聲悲壯而狂躁。
在主帥的激勵下,攻勢已經一滯的秦人再度哇哇大叫,前赴後繼地朝魏軍衝了過去,他們前排尚有甲衣,後排卻衣衫襤褸。看著這一幕,再回想”豈曰無衣“和”修我甲兵“,就能夠恍然大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