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坑何相(1 / 3)

第209章 坑何相

承廣殿的禦書房裏,何相跟劉太師他們正在向周武帝彙報各地的水稻情況。

如今已經入夏,不少地方的雨水還是比較充足的,水稻的長勢還是非常好的。不過,有些地方的雨水並不怎麼多,導致水稻長得不怎麼好。還有些地方的雨水太過充足,比如說江南。

立春後,江南的雨不停地在下。在清明前,雨好不容易停了。結果清明節過後,雨又開始下了起來,下的稻田變成水池。

缺雨的地方,想盡辦法弄水灌溉稻田,而江南的百姓們則想盡辦法把稻田裏的水排出去。

“根據梁太守彙報,揚州河流的水位在這個月又上升了一寸。”何相稟告道,“江南其他地方的河流的水位也一直在上漲。”

劉太師接著何相的話說:“自端陽節後,江南一直在下雨。”他又道,“入夏後,江南那邊時常在下暴雨,這是河位上漲的原因。”

何相繼續道:“幸好聽了梁太守的話,給江南的河流的堤壩加高加固,不然現在江南那邊怕是已經鬧洪災了。”

“梁太守還吩咐人挖了水庫,用來儲存雨水,這也幫了不少忙。”劉太師口中的水庫是從梁太守那裏聽說的,而梁太守又是從趙曜那裏聽說的。之前,趙曜寫信給梁太守,提議他挖水庫。下雨多的時候,水庫可以儲存雨水。幹旱的時候,水庫的水可以灌溉稻田。

江南的雨水是要比其他地方的多很多,但是有時候江南也會出現幹旱的情況。在前朝時,江南經常出現幹旱。

“梁太守在奏折裏說了不少修建水庫的好處,臣覺得可以在全國各地挖水庫,尤其是雨水不多的北方,這樣雨水不夠的時候,可以放水庫的水灌溉農田。”劉太師道,“以備不備之需。”

何相附和道:“臣也讚成修建水庫。”

“你們不說,朕也會下旨修建水庫。”周武帝自然也看了梁太守的奏折,知道修建水庫的好處。“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梁太守號召全揚州的百姓修建水庫,目前已經挖出全揚州最大的水庫。”何相說,“挖出來的新水庫儲存了不少雨水,為揚州的河流減輕了不少負擔。他還打算再挖一個更大的水庫,這樣能儲存更多的雨水。”

劉太師道:“在修建河流的堤壩時,梁太守還派人疏通了河流,清理出不少淤泥,讓河流變得更加暢通。”

何相笑道:“沒想到梁太守還懂修河,真是了不起。”

周武帝笑的一臉得意:“不愧是朕的老丈人。”

聽著周武帝如此厚顏無恥的話,何相和劉太師紛紛用鄙視的眼神望著他。

“江南也是漕運最重要的地方,如果河流不通暢,也會影響到漕運。”周武帝收起臉上不正經的表情,神色變得認真,“朕已經下旨讓梁太守繼續修理揚州的河流,另外也讓姑蘇太守疏通河流。”

提到河流,何相和劉太師便想到經常出事的黃河。

這些年因為黃河地方幹旱,所以黃河沒有發生洪災。如果日後,黃河地方的雨水忽然變多,那麼黃河會很容易鬧洪水。

“皇上,趁黃河現在沒有出事,趕緊派人去修理疏通的黃河,不然……”一旦黃河發生洪災,將會有很多地方的百姓遭殃。

“朕正有此意。”這幾年,雖然一直在加高加固黃河的堤壩,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想要讓黃河變得老實點,還是得好好修理它。“對了,梁太守提議修建運河一事,你們怎麼看?”

前段時日,梁太守上奏折,提議修建從江南到京城的運河。當然,這也是趙曜告訴他的。

劉太師和何相看了一眼彼此,旋即說道:“皇上,梁太守提議修建運河一事是好事,但是這會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將會花費不少人力和財力。”

劉太師接著何相的話說:“從江南到京城修建一條運河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但是就如何相所說的那樣,這要花費太多的人力和財力。以大周目前的情況來看,根本沒法承受修建運河的花費。”

“最重要的是修建一條運河,需要大量的人,隻怕人數要幾萬人,這對百姓來說不是一件好事。”何相說道,“百姓們會怨聲載道的。”

“如今百姓們好不容易過上幾年安穩的好日子,如果修建運河的話,不得不征召百姓,百姓不會願意的。”劉太師神色嚴肅道,“現在大周各地的人口並沒有徹底恢複前朝鼎盛時期的數量,臣建議再等幾年,等人口和財力都上漲了,再修建運河也不遲。”

何相點點頭說:“修建運河肯定是要修的,等修好後,不僅會造福到從江南到京城一路上的百姓,也會造福後世。”修建運河是一件福澤萬民的好事,必須修建。“但是以目前大周的情況,是沒法修建的,還得再等上幾年,或者十年。”

“修建運河是宜早不宜遲的事情。”周武帝眉心蹙起,“但是,就像你們說的那樣,目前大周還沒有那個能力修建運河。”其實,以大周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有能力修建運河的,但是一旦開始修建運河,那麼這幾年好不容易休養生息起來的局勢將會被破壞。再者,一旦修建運河,好不容易有點起色的國庫,將會變得一窮二白。

“說到底還是太窮了。”

“皇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大周才建立沒多久。”何相安慰周武帝,“目前來說,大周的發展還是不錯的。”

“現在大周整體是欣欣向榮的狀態,再等幾年,國庫將會被填滿,那時再修建運河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