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楚王留在了京城(1 / 3)

不出趙曜跟賀蓮芳所料,楚王被留在了京城。當然,太子和代王他們也預料到了。對他們來說,楚王留在京城反而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楚王回到梁州,他們想要對付他就沒有那麼容易。

由於楚王在收複蜀地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皇帝厚賞了他,不僅賞賜他不少金銀珠寶,還讓他任職右扶風。

讓楚王任職右扶風一事,在朝廷上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向淡定,仿佛一直以來置身事外的鎮國公,竟然當場反對皇帝這道旨意,而且他的言辭非常激烈,這是他第一次在皇帝麵前這麼失態。

太子見狀,也忙跟著反對楚王任職右扶風。

宣平侯猶豫了下,也強烈反對這事。代王殿下也不是笨蛋,很清楚地明白楚王任職右扶風會有什麼後果,沒有任何遲疑地跟著反對。至於支持太子殿下和代王殿下的大臣們當然也反對。

擁護楚王的大臣們自然十分讚同,紛紛說皇帝聖明。

楚王自己也沒有料想到皇帝會任職他為右扶風,剛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一臉震驚。過了半晌,終於回過神來,忙說他年紀輕,沒有什麼經驗,沒有資格擔任右扶風一職。

他是真的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承擔右扶風一職,並不是謙虛,也不是假惺惺的做樣子。

皇帝無視太子和代王他們的反對,堅持讓楚王擔任右扶風一職。他還鼓勵地對楚王說,他相信楚王能擔任好右扶風,不會讓他失望。

楚王見皇帝這麼信任看重他,他不好再說推辭的話,隻能接受這件事情。他向皇帝保證,他會努力做好右扶風,不會讓皇帝失望。

皇帝聽後,十分高興,又好好地鼓勵楚王一番。

看到皇帝這麼看重楚王,太子和代王的心裏充滿了嫉妒。

皇帝之後下旨犒賞鎮蜀將士,在軍營裏舉辦慶功宴,整整慶祝三天。楚王身為鎮蜀的大將軍,自然要與將士們同樂。不過,他並沒有喝酒。

太子和代王的人想要利用楚王醉酒做某些事情的計謀是無法成功的。楚王平日裏滴酒不沾,哪怕是在重要的節日和場合,他也不喝酒。

他堅信喝酒誤事這件事情。在他眼裏,酒不是好東西。對於不好的東西,他一向秉持著遠離的原則。

原本楚王打勝仗回來,就讓太子和代王他們非常糟心。現在,楚王又被任職右扶風,令太子和代王他們十分憤怒。

楚王這麼受重用是太子和代王他們完全想不到的。他們是料到楚王這次回京會被皇帝看重,但是他們沒想到皇帝會這麼大用他。

在他們看來,皇帝這已經在明晃晃的為楚王鋪路。皇帝就差直接宣布廢除太子,立楚王為儲君了。

果然,楚王一回來,朝中的局勢登時發生了變化,從太子和代王之間的分庭抗禮,到現在的三足鼎立的情況。

大臣們原本以為就算楚王插一腳,但是勢力也會遜於太子和代王。楚王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與太子他們勢均力敵。可是,沒想到皇帝直接偏袒楚王,讓楚王一回京就跟太子他們對上。

皇帝對楚王的重用,不僅超出太子他們的以外,也超出了不少大臣們的預料。這對他們來說是始料未及的,難道皇上真的想要立楚王為太子?

目前,楚王剛回京,正是對付他最好的機會。太子和代王他們自然不會放過。收複蜀地的慶功宴結束後,太子和代王的人紛紛參奏楚王。

之前,魏王去蜀地監軍,並沒有對楚王做什麼,但是就如趙曜他們所想的那樣,他暗中一直在收集楚王的“罪行”。等楚王回京後,舉發他的罪責。

在朝堂上,麵對不少大臣的參奏,楚王非常淡定,因為他早就料到這個局麵。

皇帝滿是興味地看著大臣們對楚王的指責。等大臣們說完,他給楚王一個辯解的機會。

楚王針對大臣們對他一條一條的指責進行辯解。他每一條的辯解都有理有據,懟的參他的大臣們啞口無言。

別看楚王平日裏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樣,以為他口才不好,相反他的口才非常好。

皇帝聽完楚王的辯解後,便把那些參楚王的大臣罵了一頓,還警告太子和代王他們不要搞事情。

太子和代王他們自然聽懂了皇帝的警告,這讓他們覺得皇帝有意在維護楚王。他們對楚王更加嫉恨。

就在他們謀劃再次對付楚王的時候,安陽侯在早朝上揭發靖陽侯勾結匈奴一事,頓時在朝堂上掀起了驚濤駭浪。

皇帝雷霆震怒,下旨讓太子和代王他們嚴查此事。

太子和代王他們的注意力瞬間轉移到靖陽侯勾結匈奴一事上,暫時擱置對付楚王的計劃。

皇帝讓太子和代王徹查靖陽侯勾結匈奴一事,並不是單純地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暫時沒有心思和精力對付楚王,而是有更深一層的目的。

靖陽侯府雖然因為之前失去兩個嫡子,損失了不少東西,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它還是比二流世家有實力。如今,靖陽侯府出事,對鎮國公府和宣平侯府來說是一塊肥肉。

皇帝故意讓鎮國公和宣平侯一起調查靖陽侯府的事情,為的就是讓他們趁機咬下靖陽侯府這塊肥肉。

靖陽侯勾結匈奴一事茲事體大,太子和代王他們不敢有任何的懈怠。他們花了五天的時間,就查出這件事情的所有證據,證實靖陽侯的確勾結了匈奴,並不是安陽侯誣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