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走出東暖閣後,趙曜就把科舉考試、武舉考試和創辦軍校的事情忘得一幹二淨,仿佛他從來沒有提過一樣。接下來,皇帝與何相他們要怎麼舉辦科舉考試,不是他該操心的。
自那日後,皇帝跟何相和薛太常等重要心腹大臣商議舉辦科舉考試一事,直到過年的前一天還在討論。
不過,科舉考試一事是機密,隻有何相他們幾個重要心腹大臣知道,其他人,包括太子都不知道此事。
薛太常被叫進宮討論科舉考試的時候,他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忙問是誰提出來這麼石破天驚的政策。
皇帝沒有隱瞞薛太常,告訴他是趙曜提出來的。
薛太常先是不相信,因為十殿下才十一歲,怎麼可能提出這麼驚天動地的科舉考試一事。但是,他心裏清楚皇帝不可能騙他。再加上,何相在一旁說他是親耳聽到十殿下說出來的。
雖然一直知道十殿下有才華,但是沒想到十殿下會如此……驚豔才絕!
暫時不管薛太常心裏的驚濤駭浪,他對科舉考試一事稱讚不已,並積極跟何相他們討論科舉考試具體考什麼。
幾個人終於在過年的前一天初步擬定好科舉考試的有關事宜。等到過完幾天的年,他們會再一次討論。然後等上元節過後朝廷開筆,皇帝會在新年的第一天的早朝上宣布舉辦科舉考試,清明節後開始考童試。
關於科舉考試的過程,皇帝與何相他們完全按照趙曜提出的那樣實行。不過,因為今年第一次舉辦科舉考試,不能剛宣布要舉辦,就立馬考。得給考生兩個多月的時間準備,也要給各個縣安排的時間。
今年是第一年,所以隻考童試的三場試:縣試、府試、院試。
縣試定在四月二十考、府試定在五月二十考、院試定在六月二十考。縣試和府試每年都可以考,但是第二年的縣試會定在二月初考。院試不能每年都考,但是三年內可以考兩次。院試考過,才有資格參加三年後的鄉試。
關於童試的三場考試的內容,皇帝跟何相他們已經商定好。等朝廷重新開筆後,皇帝便會下旨讓一些大臣參與製定童試三場考試的考卷。
皇帝跟何相他們天天商議事情到很晚,其他大臣自然好奇皇帝他們在商量什麼事情,但是不管他們怎麼打聽,愣是一點消息都打探不出來。
見薛太常跟何相他們一副神神秘秘的模樣,其他大臣們猜測他們一定是商量什麼大事情。如果不是大事,皇上他們不可能在朝廷封筆後還是這麼忙碌。不少人猜測是不是跟儲君有關?
雖然太子殿下還沒有被廢,但是以目前楚王殿下受寵的狀況來看,說不定皇上已經改主意,悄悄立下旨意改立楚王殿下為儲君。當然,這種猜測不太靠譜,畢竟廢立太子是國家大事,皇帝就算真的要廢黜太子殿下,也不能悄悄摸摸地幹。
東宮裏,太子殿下、鎮國公父子和魏王殿下在討論皇帝跟何相他們在偷偷摸摸地幹什麼。
太子殿下心裏有一種不祥的預感,他緊皺著眉頭,臉色有些不安地說道:“父皇不會真的要廢黜孤,改立老四為太子吧?”他以前覺得父皇要立代王,現在他感覺父皇恨不得立刻立楚王為太子。
鎮國公說道:“不會的,皇上不會在這個時候廢黜你。”
魏王讚成鎮國公的話,開口安撫太子道:“大哥,你不要憂心,父皇暫時是不可能廢了你的。”
太子聽到鎮國公他們這麼說,心裏的擔憂並沒有減少。
“以往過年前,父皇可沒有把何相他們幾個心腹大臣叫到宮裏,從早到晚的商議事情,孤感覺父皇他們這次討論的事情是一件大事,而且還不是什麼好事。”他這心裏越來越忐忑。
魏王說道:“父皇他們好像很著急的樣子,感覺他們想要在朝廷開筆前定下來。”
鎮國公也有這種感覺。他微微沉著臉說:“皇上這麼著急,這事非同小可。”
鎮國公府世子說道:“能有什麼事情讓皇上這麼焦急地要定下來?”
魏王想了想說:“朝廷封筆前,除了楚王回京和靖陽侯勾結匈奴兩件大事,並沒有其他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