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太後的忌辰在端陽節後。不過,比起端陽節,代王他們幾位王爺和大臣們更在意先太後的忌辰。
皇帝孝順,對先皇和先太後的忌辰十分重視。
以往先太後的忌辰,幾位王爺和大臣們不會在皇帝麵前表現太過,但是今年對於代王他們來說不同,他們不能讓往年一樣對待。
今年,先太後的忌辰,代王他們都想使出渾身解數討皇帝歡心。如果能在先太後的忌辰上討的皇上開心,那麼他的地位將會超過四位王爺。
宣平侯覺得今年的先太後的忌辰就是甩開楚王他們的好機會,必須要討皇上高興。
此時,宣平侯和支持代王的大臣們,還有幾位謀臣,正在和代王商議怎麼討皇上開心。
代王和之前的廢太子要比楚王他們幸運,因為在他們的小時候,先太後還在世,他們都曾被先太後寵愛過。哪怕不是為了討皇帝歡心,代王也想在先太後的忌辰上孝順一番。
以往先太後的忌辰,皇帝隻讓兒子們為他們的奶奶抄寫佛經,並不讓他們做其他的事情。今年肯定也是如此,但是代王他們還想另外表現自己的孝順。
“不如奉上先太後喜歡的東西。”
“先太後生前喜歡什麼?”
“不能是奢侈的東西,我記得先太後生前很是節儉。”
“先太後生前喜歡禮佛,不如奉上舍利子。”
“這個提議好,把舍利子供奉在先太後的靈前,我想皇上會高興的。”
“舍利子可不好請啊。”
“大周這麼大,肯定能找到。”
於是,代王他們敲定在先太後的忌辰上,奉上某高僧的舍利子。
楚王府裏,楊齡也正在問此事。
楚王道:“抄寫佛經就夠了,不要多做其他事情。”
楊齡猜到楚王會這麼說,“殿下,代王他們可是想要在先太後的忌辰上討皇上開心,這次他們會奉上其他的東西,您真的不打算也奉上其他東西嗎?”
楚王語氣淡淡地說道:“不奉。”
楊齡勸說道:“先太後生前禮佛,您奉上一些跟佛有關的東西就好,我想皇上不會為此不高興的。”
楚王看了一眼楊齡,語氣認真地說道:“對皇祖母來說,兒孫健康,好好的比什麼都重要。”
“話雖如此……”
楚王打斷楊齡的話,“先生,抄寫佛經足夠了,不要多做其他的事情。”
見楚王心意已決,楊齡也不好再說什麼。
除了楚王不打算準備其他東西,其他幾位王爺都決定在先太後的忌辰上,奉上跟佛有關的東西。
遠在嶺南的趙曜,也被賀蓮芳詢問了同樣的東西。
“啊,不是每年抄寫佛經就行了麼,怎麼還奉上其他的東西?”趙曜打算過兩日就沐浴戒齋,然後專心地抄寫佛經。
賀蓮芳道:“京城裏的幾位王爺可都打算奉上其他的東西,你要是不奉,是不是顯得太不孝順?”
“父皇以前說過,隻要我們抄佛經,其他的不要多做,怎麼今年不同呢?”
賀蓮芳反問道:“你說呢?”
趙曜很快就反應了過來,旋即撇了撇嘴,沒好氣地說道:“他們想要在父皇麵上掙表現。”
“沒錯,今年的氣氛不同以往,京城裏的幾位王爺坐不住了,他們會想盡辦法在皇帝麵前表現。先太後的忌辰,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趙曜滿臉嫌棄地說道:“他們想要好好表現,關我什麼事情。再說,父皇又不是傻子,他們搞這些花裏胡哨的東西有什麼用。”
“讓全天下知道他們的孝心就有用。”賀蓮芳見趙曜不太情願,好心地提醒他道,“你要什麼都不做,朝中那些大臣可是會參你,說你沒有孝心。”
趙曜不在乎名聲,有沒有孝心這個名聲對他來說不重要,但是他不能連累梁嬪。如果他被人說沒有孝心,就會有人說梁嬪沒有把他教好。參他不要緊,但是不能參梁嬪。
“行吧,那我也奉。”
“你打算奉什麼?”
趙曜捏著下巴,認真思索了一番說:“母妃說過奶奶在世的時候非常節儉,不喜歡鋪張浪費,也不喜歡金銀珠寶。平日裏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禮佛,因為爺爺和父皇當年在打江山的時候,殺了不少人,犯下不少殺戮。還有,爺爺和父皇他們經常出去打仗,奶奶擔心他們的安危,每天都在家裏為他們祈福。”
“那你就送跟佛有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