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她一心忙事業,家裏人並沒有反對什麽,婆婆甚至開口讓她斷奶,反正已經喂了四個月了,喝奶粉挺方便的,再過一個月孩子就能添加輔食,米粉啊米粥啊漸漸就能吃起來,也不用擔心孩子沒營養。
不過童佳並沒有同意,哪怕她現在的奶量不夠兩個孩子吃,但一天喂個一兩頓也是要喂的,母乳會根據孩子的各個階段的身體需求分泌適合他們生長需求的營養物質,還有奶粉裏沒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避免孩子生病。
再一個,童佳有個空間,她泡溫泉,吃空間裏的食物,孩子現在雖然吃不了,但母乳裏是有這些營養成分的,孫慧雲總說自己孫子長得好長得快,比人家六個月的孩子個頭還大,他們家還是早產的雙胞胎呢,出生的時候不過五斤出頭,別人家的孩子出生的時候可都是六兩七兩,甚至還有□□兩的巨嬰。
雖然童佳沒說,但她私下裏認為這跟空間是有一定關係的。
第二天工廠開工,以組為單位流水線生產。
從裁片、取片開始分組,每組五人,每組隻做同一分工,裁片的負責裁片,取片的負責取片,縫袖子的縫袖子,縫紐扣的縫紐扣,將每一個版型細化分解,這樣能大大的節約時間,也能減少人工失誤。
整個流程是童佳帶著朱廣龍一起製定的,從裁片堆放,到機器擺放,再到人員配置,成品保存等,一步步一條條全部白紙黑字寫了下來。但這並不是最終方案,實踐是檢驗整理的唯一標準,後期他們還會在生產中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改動。
朱廣龍一開始知道接手服裝廠的是個二十來歲的女人時並不看好童佳,跟其他員工一樣,覺得她這麽年輕能懂什麽,會畫幾張圖紙就以為自己怎麽厲害了,這個世界上紙上談兵的人多了,沒辦過廠,沒有生產經驗就來開廠,他覺得這個童廠長沒多久也要玩完,這幾十萬估計得打水漂。
但他跟童佳接觸過後就改變了輕視童佳的想法,甚至生出了一種崇拜感,童佳的生產流程是按照21世紀的生產理念因地製宜改造的,非常超前,也非常科學,童佳大學時的專業就是服裝設計,學校跟很多服裝品牌有合作,每學期會有一周兩周的時間社會實踐,所以她去過不少生產廠家。
所有員工以組為單位,五人一組,六十個員工分了十一組,組長計件,車間安排了統計員和質檢員,統計件數的同時進行抽查。
童佳從佳瑛服飾調了幾位裁縫手把手的教,這批貨童佳準備以春裝打入市場,除了之前店裏賣的好的那幾款經典款外,童佳又另外設計了十幾套新款,每套準備五百套預存,先看看市場情況。
幾個老師傅按照程序走了一遍流程,從裁片到成衣所耗時間為一刻鍾,看的工人們目瞪口呆。
“這也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