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堂時光(1 / 2)

曹氏家族的學堂就在譙縣縣城內,離著曹府也不是很遠,甚至隻有一刻鍾的步行時間。

每日清晨,在兩個蒼頭的照料下,曹操三兄弟不得不起床,吃完早點鑽進大門口的馬車,然後等著見學堂裏教書先生那張老氣橫秋的臉孔。

這所學堂其實就是一個裝飾高雅的院子,甚至是連諸如“曹氏學堂”這樣的招牌也沒有一塊,看上去就像是非法經營的商鋪。

不過走入學堂內部,一種書香的氣息撲鼻而來,自然給人一種莊嚴神聖的感覺。這個學堂很早就已經建立,大概可以追溯到曹騰進宮升為內侍那時。經過幾次修葺,學堂中無時無刻不透露著一種朝氣。

這裏聚集著整個譙縣曹氏家族的學齡青年,其實一共也隻有十三人。十三個學生,一個先生。這樣的教學任務其實不重,不過,這十三個人的年齡差距著實大,最大的已經戴冠成人,最小的便是諸如曹仁、曹洪兩個小兄弟了。

學生中這樣大的年齡差讓教書先生教授起來很費勁。《詩經》、《論語》這樣的書籍對於

那些大孩子來說,幾乎已經爛熟於胸,但是對於曹仁、曹洪來說,他們字還認不全呢!

於是,每次授課完畢,教書先生隻能給他們開小灶,首先教認字,其次才是朗誦和釋疑。學生們除了曹操三人以外全是十三四歲的大孩子,所以在給曹仁和曹洪開小灶的時候那教書先生順便也將曹操帶上。

諸如《詩經》和《論語》這樣的書籍,曹操其實在另一個世界的初中就已經學過一些。那時雖然他成績差,但是語文老師每天將全班同學留下來,背一個走一個。在這樣嚴酷的壓迫下,曹操也勉勉強強背了幾篇文章。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看著曹操搖頭晃腦背文章的模樣,那年逾七十的教書先生不禁暗自驚訝。他這還沒教呢,這孩子卻背得朗朗上口,似乎與生俱來一般。雖然在進入學堂之前,這些孩子的父母也會請一些德高望重的學者到家中給自己的孩子啟蒙,但一個十來歲的孩子能將《詩經》中的名篇流利的背誦下來,這私塾先生不禁對曹操刮目相看。在他心中,已經將曹操歸為“神童”一類的人物。

天已經快要黑了,但老先生卻全然沒有要放曹仁和曹洪回家的意思,這讓在一旁等待的曹操十分不滿。雖然他“小有天賦”,但是每天他都要留下來等自己的兩個堂弟接近一個時辰,這對於好動的曹操來說十分難受。不過他骨子裏是相當重義氣的,要不然他也不會穿越到曹操身上(他是因為幫同學出氣打架而被追打跳河穿越)。

時間一長,曹操逐漸把等待的苦悶怪罪到老先生身上,“不給他點顏色看看他還當真以為我們是軟柿子!”曹操心裏想著。

於是,從此以後曹操帶頭搗亂,領著他的兩個死忠兄弟,將整個學堂搞得烏煙瘴氣,氣得曹嵩重金請來的教書先生差一點就辭職。

有一次,老先生領著眾學生晨讀。也就是背誦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一段的時候,曹操突然站起身來大聲說話:“先生,學生不解。”

整個屋子驟然安靜,老先生看見是曹操站起來,心裏一陣讚揚,心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孩子,小小年紀不懂就問,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於是眯著老眼問道:“孟德有何不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