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偏差,就造不出後世所見的宣紙,在當前時代也夠用了。
劉雲邀請他,“你要麽待會兒跟我一起去看看?”
雲程想去,這還是他提供的法子呢。
打漿這一步,經過多次的比例配製,工匠們都熟。
葉旺祖怕出岔子,還要人做了帶刻度的盆、尺,紙漿加進去,能二次對比。
打漿結束,還不到午飯時間,雲程放下紙錢,把竹簍蓋子蓋上,跟劉雲一起去造紙作坊。
河邊的造紙作坊才開始蓋,現在去的是老作坊,在村子中心。
葉根是想把新造紙作坊也蓋在村子中心,畢竟是他們族裏以後要代代相傳的手藝。
後來也是取水頻繁,灶火不斷,怕在民房聚集的地方出事,中心也劃不出另一片地來蓋新作坊,才按照最開始的計劃,在河邊劃了地。
雲程過來時,葉根也在。
從他這裏,雲程知道的消息就更加詳細。
首先就是紙藥用到的藤汁,目前確定下來效果不錯的有四種。
皮料草料從一比九,到九比一,都要嚐試,四種藤汁也要一一去對比,中間所耗精力,葉根都不想再說。
隻問雲程:“族裏拿一半,也沒白拿吧?”
是說的作坊分紅的事。
夫夫倆跟族裏是五五分,他們提供技術,族裏出人力物力,也在這口頭轉述的技術上,一次次嚐試。
雲程懂他意思,“族裏人辛苦,我跟存山知道的。”
他們不會說這麽一個手藝給出來,就要當人衣食父母。
也不會等好紙造出來,營業額上去,看到利潤後不滿分紅。
葉根就提這麽一嘴,得了話,就轉移話題,“存山今天沒下來?”
雲程老實說:“他在看書,今年也要下場考了。”
若不是自己還有事情纏身,葉存山也不至於這時候還分心做別的。
紙漿配好一盆後,劉雲就拿了抄紙竹簾過去。
試驗階段,盆跟竹簾都小,紙漿卻是要一起打出來,免得來回耗費人力工時。
她手穩,已經能根據紙漿多少,控製紙張厚薄度了,抄出幾種不同厚度的紙,貼上臨時搭的磚牆上後,那頭立刻有人生火烤紙。
磚牆是窄巷的半成品,巷子兩麵牆,它隻有一麵,火源不能完美利用,此時也方便。
就是有磚牆的存在,試驗起來才快。
等成品出來,葉根帶雲程一起過去看。
紙張上依然有原料的紋理,會有絲絲草木纖維在上頭,摸起來平坦,質地要比之前的低價紙細密,也少了硬質的脆,多了幾分綿軟。
雲程還分心想,若昨晚他用的是這種紙,葉存山往稿件上壓時,稿子不至於因為太脆,多碾幾下,就有裂紋,被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