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離得遠,表麵關係維係而已,寄回去的禮物都是平枝姑姑操辦,他們也不用多走心。
就這次說給兩位小弟買塊地,夫夫倆意見發生分歧。
葉存山跟他說,“我家以前就我跟存銀兩兄弟,這你知道。那時爺奶會幫著帶帶存銀,不至於餓著他凍著他,但要好東西,要用心養著,那是沒有的。”
哥兒地位低,他們是氏族村落,算來算去都是自家人,沒外麵明顯。
到府城後,雲程能看出來一些,抿唇算是默認。
別人家待小哥兒都那個態度,所以存銀長大以後,對爺奶也就那樣,不算特別好,但也沒特別生分,該有的孝心還是有。
對外不會說爺奶壞話,也別想得誇。
葉大就真的不正眼看存銀。
家裏沒其他孩子幫襯家務,從前是葉存山多做一些,主要是幫劉翠英。
家裏沒女人,他是長子嫡孫,還帶著弟弟,沒有讓他跟哥兒姐兒一樣操持家裏的規矩。
這些事說起來,都是慢慢堆積出來的不滿跟失望。
存銀小時候發高熱,孩子都要燒沒了,葉大翻個身繼續睡。
他讀書得不到支持,沒分家時種地打獵,攢不下幾個銅板,對比起來都是小事了。
他跟雲程說:“我在村裏也沒怎麽他,有時看他也挺好笑的,親爹,又不能真的扔掉。上回旺祖過來,就差明示我,說葉大要好好活幾年,不然我要守孝,這幾年不能考。”
到鄉試,是三年一次。
守孝的日子正經算下來是兩年多,要是死的日子趕巧,對葉存山就沒影響,中間就能完美過度。
不趕巧,那就不說了。
所以跟家裏維係關係的事,他心裏有數。
不同意雲程的意見,不是故意要跟家裏硬著來,故意不滿足葉大的需求,是把葉大往壞了想,選擇了一個比較穩妥的,外人也挑不出錯處的方式。
話說開,從前舊事提幾件,也是想要雲程放輕鬆點。
不想雲程覺得跟家裏關係僵硬,是因為他。
“存銀才六七歲的時候,他就想要孩子裏裏外外幹活。哥兒嫁人以後,比姐兒的日子難過,我也想存銀手腳麻利勤快點,以後不至於在這上麵吃虧。”
但自己帶大的孩子,總是不一樣的,他在家裏能幫就幫,存銀就一直比別人家的小哥兒幹活少。能有空閑滿村野,被葉存山帶著,跟村裏許多男孩子熟悉。
大抵也是這樣,他這性子得了人誇,別人上心了,會來看看問問,所以一個小哥兒,也能在年歲不大時,就有許多人來相看提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