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工地出品,必屬真品(1 / 2)

第31章 工地出品,必屬真品

聽說張揚要去給尋寶節目做誌願者,金總監莫名其妙的笑得很開心,跟張揚說:

“去吧,我已經讓他們把直播間標題改成《我去錄節目了,後天見》。”

“你是誌願者,近水樓台,記得和那幾個鑒定專家,每個人都合張影,到時候可是宣傳的好材料。”

“那我還要來公司化妝?”

“不用不用,臉部的細節可以P呀。”

張揚聽完心情複雜,不過看在金總監準假很痛快的份上,他答應去試試。

其實,試不了一點。

他被分到的是“行人引導組”,小組的任務是,負責從學校大門口、到活動場館的路上,幫來鑒寶的人指路。

具體到張揚,就是在校門口指路。

純純的苦力。

穿上冰袖、戴上草帽,就算攝像師拍到他,上了電視,別人也認不出來。

……

次日上午十點,電視台的工作人員把“尋寶,走進臨海”的海報立起來,張揚也就開始了一天的誌願活動。

“小夥子,電視台鑒寶,走哪條路啊?……”

“喂!我車能開進去嗎?……”

“我不是來鑒寶的,我是來臨大找人的……”

“兄弟,你看我這東西漂亮吧?這可是國寶!……”

問路的人形形色色,還有不少自來熟,主動上來找張揚聊天。

平時,張揚都是視頻鑒寶,寶友很少露臉,今天一下子見到這麼多鑒寶人,他也算長見識了。

誰說玩古董的都是上了年紀的?

起碼張揚見到的人裏,年輕人和中老年人差不多四六開。

不過老年人容易被騙倒是真的。

好幾個疑似“國寶幫”的寶友,都是退休的老人。

“臨海的民間收藏家,水平不行啊!”

張揚在校門口看了大半天,心裏有了這個初步的結論。

真貨很少見,大部分都是現代的仿品。

大海裏撈針,撈出來的幾件真東西,還都是晚明、清朝的物件兒,不值幾個錢。

當然有很大可能,真正值錢的東西,寶貝的主人不會輕易讓人看見。

站了一天,沒有什麼讓人精神一振的寶貝,到下午的時候,甚至連問路的人都沒有了。

張揚隻能坐在門衛室旁邊的台階上,玩手機。

手機快沒電的時候,突然有人從旁邊碰了碰張揚的胳膊。

一抬頭,一個麵色黝黑,穿著工地用的黃背心的老漢,正咧開嘴看著張揚。

“兄弟,你是收古董的不?”老漢笑嘻嘻的問道。

“古董?”

老漢的話觸發了張揚的關鍵詞。

有的人表麵看上去是個誌願者,但其實真實的身份是鑒寶大師。

而且,這個大師還賊想撿漏。

張揚看了一圈,發現沒其他人,於是小聲問道:

“東西在哪?我看看?”

“在這裏。”

老漢從手提的米袋子裏,掏出一團廢報紙,報紙完全打開,中間包著的是一個滿是銅鏽、拳頭大小的鈴鐺。

“牲口用的鈴鐺!”老漢解釋道:“還能響咧!”

說著就要去搖。

張揚連忙伸手製止了對方。

「名稱:鈴鐺」

「材質:銅、錫、鋅」

「生產時間:1399年」

「詳細信息:古代常見的青銅鈴鐺,一般掛在馬脖子上。器物表麵有大量銅鏽,部分銅鏽剛剛脫落,疑似剛出土不久」

1399年,這個年份,對學曆史的張揚來說很熟悉,因為這一年有著名的“靖難之役”。

這老漢拿出來的,竟然是明朝的青銅器!

東西的價值可能沒多高,但對方一身的打扮,基本上明擺著告訴張揚:

這鈴鐺是工地上剛挖出來的!

那就意味著,背後很可能是一座墓,墓裏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