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雍本姓耿,而幽州人將耿說成簡,便改為姓簡。年少時與劉備相識。184年,劉備加入對抗黃巾軍的戰爭,簡雍便跟隨他奔走。後擔任類似說客的職務。簡雍擅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
少與先主有舊,隨從周旋。先主至荊州,雍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常為談客,往來使命。先主入益州,劉璋見雍,甚愛之。後先主圍成都,遣雍往說璋,璋遂與雍同輿而載,出城歸命。先主拜雍為昭德將軍。
時天旱禁酒,釀者有刑。吏於人家索得釀具,論者欲令與作酒者同罰。雍與先主遊觀,見一男女行道,謂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縛?”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對曰:“彼有其具,與欲釀者同。”先主大笑,而原欲釀者。雍之滑稽,皆此類也。
年少時已與劉備相識。184年,劉備加入對抗黃巾軍的戰爭,便跟隨他四出奔走。劉備至荊州,與麋竺、孫乾同為從事中郎,擔任類似說客的職務。
211年,劉備入益州幫助劉璋,簡雍也有同行,劉璋與他見麵,十分喜歡簡雍。一年後,雙方決裂,戰事立即爆發。214年劉備將劉璋圍於成都,簡雍被派去遊說劉璋投降,劉璋答應,並與簡雍同車出城投降。劉備便拜他為昭德將軍,其待遇僅次於麋竺,與孫乾一樣。
簡雍擅於辯論、議事。性情簡單直接、不拘小節,與劉備同坐時,亦盤腿而坐,不理威儀,但求舒服。在諸葛亮以下,他獨占一榻,臥姿對話,從不屈就於人。
而且為人極具幽默、滑稽,如有次遇上大旱,要下令禁酒,釀酒的話都會有罪。
三國時,劉備帳下有個名叫簡雍的幕僚。他的主要職責是充當劉備的使節,
往來出使於各諸侯之間由於他的口才甚佳,因此常常能夠圓滿完成任務。
建安11年,漢中張魯與益州劉璋開戰,劉璋難以招架,就邀請與自己同宗的劉備進駐益州,以便協同作戰對抗張魯。當時簡雍也隨劉備進入了益州,他拜會劉璋之時,言談舉止不凡,因此深受劉璋器重。
張魯一事略微平息之後,劉備轉而圍攻成都,意欲取代劉璋成為益州之主。但成都城池堅深,短時間內絕難取勝,劉備恐怕日久生變,就派簡雍遊說劉璋,勸他出城受降。
簡雍進城後,輕搖三寸不爛之舌,竟然使劉璋答應了投降之事。於是簡雍與劉璋同乘一輛馬車,出城向劉備複命。劉備如此輕易就取得了成都,心中大喜過望,當即決定升遷簡雍為昭德將軍,以彰顯簡雍的功勞。
簡雍為人放浪形骸,瘋瘋癲癲沒個正經,行事常常率性而為,對所謂的禮法規矩並不十分在意,也不注重自己的個人形象,但求過得悠閑自在而已。有時候劉備大宴群臣,文武百官在席間皆正襟危坐,唯獨簡雍坐得歪歪扭扭,不斷搞些小動作,連一點政府官員的威儀都沒有。
劉備跟簡雍有舊交,很了解簡雍的性格,認為簡雍雖然沒個坐相,卻也無傷大雅,所以對此隻是一笑置之;而丞相諸葛亮則對官員要求甚嚴,因此諸葛亮在席之時,簡雍並不敢做出什麼太大的動作。諸葛亮離席之後,簡雍頓時顧慮全無,幹脆連坐也不坐了,高臥席間,頭枕軟枕,變坐談為臥談,儀態甚為閑暇舒適。簡雍這種處世作風使他常常成為八卦新聞的主角,但他向來秉承“我做我的你說你的”的原則,對此從不記掛在心。
不久之後簡雍陪同劉備外出巡遊,在路上見到一對男女並肩而行,簡雍就對劉備說:“這兩個人準備做些苟且之事,您為什麼不抓起來?”這下劉備奇怪了:這兩個人怎麼看也不像是對奸夫**,為什麼簡雍會有此一說呢?於是他就問簡雍:“你怎麼知道?”簡雍一本正經地說:“因為這兩個人擁有做苟且之事的器具啊!既然擁有釀酒器具的人有罪,按照同樣的道理,這兩個人也應該有罪!”
劉備聽了,哈哈大笑,就赦免了那些擁有釀酒器具的人。簡雍做事的風格大抵如此,十分滑稽搞笑,但滑稽之餘,常發人深省。相對於那些冒死進諫的直臣而言,也許簡雍這種做法更容易達到諫議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