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觀潮(1 / 3)

第17章 觀潮

餐霞山有五峰四崖三靈穀之分。

諸地靈機豐沛,尤其五峰四崖之屬,雲氣高渺,猶有太陽太陰之精氣交彙,洗煉雲流。以至日升月落,白晝可見太陽金霞蒸頂,入夜能觀太陰靈霧滌蕩,實可謂氣象萬千。

元氣之盛,雖不比靈華派上院福地,也是尋常修士難覓的靈山勝境。

觀潮崖位列四崖之屬,坐落餐霞山最東。

崖高千丈有餘。

隻因身處其上,麵東而視,能見東方溟幽大澤水汽蒸騰,雲潮湧動之景。

由是得名‘觀潮’。

崖上有一處數百丈方圓的平台。

此地乃是伏真觀遭遇緊急事務召見諸峰弟子之時的一處彙聚之所。

平日極少調用。

除開少部分雜役弟子、記名弟子之流,覺得此地開闊,靈機豐沛,借地吐納,領悟自然妙理之外,極少有人來此。

不過今日卻是不同。

平素不見幾個人影的觀潮崖上,入眼人頭攢動。

一個個身著灰色道袍的伏真觀雜役弟子,有序排開,盤坐於平台之中。

眾人交頭接耳,目光不時落在上首空無一人的講法高台之上,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人物的出現。

人群角落裏,王乘安坐其中。

身邊是徐飛虎等一同在靈膳殿當差的‘同僚’。

相較於周圍人的躁動,他顯得十分安靜。

目光更不像旁人一般,觀望高台,反而一副沉思模樣。

不過他的這一副靜謐,很快便被人打破。

“王兄弟,你早就知道這大選之事,對於觀中上師此番宣講之事,可有什麼了解?”有人湊到王乘耳邊,低聲問詢。

問話的不是別人,正坐在他身邊的徐飛虎。

早在王乘請托徐飛虎幫忙頂差之時,他便與人提起過大選之事。

做出的許諾,也是通過大選成了伏真觀記名弟子之後,便給徐飛虎一部養炁道書,許一份修行機緣。

隻不過徐飛虎雖然莽撞,卻也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

當時聽聞大選消息,有所心動,卻知道自己沒關係弄來道書修煉,基本拿不到參選資格,也沒就此鬧出什麼事來。

可如今大選消息傳遍餐霞山,觀中更傳下消息,要給一眾雜役弟子一個安排。

徐飛虎難免有些亢奮。

王乘聞言,對著徐飛虎搖了搖頭,道:“眼下情勢生變,我也不知其中細則,何況一會兒紫雲峰諸位上師便會到此宣講此事安排,徐兄實不必著急,安心等候便是。”

徐飛虎也明白這個道理,隻是心頭躁動,一時難以壓下罷了。

聽到王乘如此回答,憨厚一笑道:“王兄弟說的是,是我太著急了。”

說著。

也沒再打攪王乘,又與旁邊的雜役弟子討論起來。

王乘收回神思。

他嘴上雖說不知其中細節,但昨日經過梁華一番提點,對於門中安排,其實是十分清楚的。

之所以沒告訴徐飛虎,也隻是不想引起周圍人的關注。

觀潮法會就不說了,基本板上釘釘。

至於法會規矩。

根據梁華的說法。

此番法會,以道功排名來確定大選名額。

數百雜役弟子,每人會經曆十場鬥法,勝者可得道功。

十場比試之後,道功排名前六十之人,便可獲得參與大選的資格。

而前六十名的雜役弟子,還可憑借道功,在觀中換取修行所需,為大選做準備。

其中道功來曆,本還是上院規矩所出。

據聞上院弟子,領受宗門差遣,外出辦事,便可獲得道功。

通過道功,則可在門中換取好處。

在伏真觀中,原本是沒有道功規則存在的。

顯然也是此番大選之變,才借了這上院規矩一用。

至於十場比試的規則,則是抽簽選定。

餐霞山數百雜役弟子,境界各自不一,大多都是沒有正傳道書在身,不曾見識過神照境光景的人物。

修為境界一有差距,比試起來,先天就會吃虧。

如此規矩。

顯然並不算十分公平。

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對於那些原本沒有資格獲得名額的雜役弟子,也是難得照顧了。

至少在王乘看來是如此。

若是沒有這一樁變故,這六十個大選名額,隻會歸屬於煉成先天之人。

而其中之人,大部分也隻可能是身負一定背景的雜役弟子。

倘若王乘要是沒有此前機緣,麵對觀中這種‘關照’,身為一名普通雜役弟子,他也不會再有什麼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