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好好活著!(2 / 2)

村民們都照著劉駹的動作來做,緊緊地閉上了他們的眼睛,緊握著他們的雙手。整個會場鴉雀無聲。

“願無私的你們,在天堂的路上。走好,願你們的靈魂,永遠守護著,這個村落。守護著這個村落的每一個人們!”劉駹慢慢的念著,雖然不大,卻都傳到了每一個人的耳中!

所有的人,都念著劉駹的悼念詞。整整齊齊地,在這邊空地中飄蕩!回響!

————————————————————分割線————————————————

劉駹一行三人又在王家村休整了一天。在第三天早上才收拾行裝離開。

三人此時都坐著王家村村民所贈送的馬匹,緩緩地往東萊方向而去。一路上,劉駹從來往的商客,遊人身上打聽了很多事。

比如,從與外族通商的商人身上打聽到了鮮卑首領檀石槐已死,年四十五歲。其子和連上位。聽到這個消息,劉駹高興死了!因為檀石槐是一個智勇兼備,出類拔萃的領袖人物。他死後,其子和連代立,和連才能不及其父,性格又貪財,處理事物不公正,使得各部漸漸叛離。很明顯,這檀石槐比和連難對付多了。如果是和連上位的話。那大漢起碼能平靜幾年了!

另外一件事卻是壞消息,這個消息是張奐死了!張奐(103—181),字然明,敦煌淵泉(今甘肅安西東)人。先為大將軍梁冀辟舉,後舉賢良,對策列為第一,拜為議郎。永壽元年(155),遷安定屬國都尉,率兵二百人擊破南匈奴七千人,邊境得以安靖,遷使匈奴中郎將,後又連破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威鎮邊地。延熹二年,梁冀伏誅,張奐以其故吏免官。後又拜武威太守,在官政績昭著,其治為諸郡之首。延熹五年,入朝為大司農,鮮卑又與烏桓、匈奴等數道入塞侵擾,諸羌亦相繼起兵叛漢,於是,朝廷再以張奐為使匈奴中郎將,又使其督幽(今北京西南)、並(今山西太原西南)、涼(今甘肅張家川)等三州兵及度遼將軍、烏桓校尉二營兵,鎮撫邊境。烏桓、匈奴等聞訊,相繼投降,鮮卑逃跑出塞。永康元年(167),又大破諸羌,俘斬萬餘人。張奐屢立戰功,本應得封,但因其不肯阿附宦官,僅賜錢二十萬,並使其家以一人為郎,張奐推辭不受。建寧元年(168),還朝,因不明真相,被宦官利用,帶兵進攻竇武,使竇武被迫自殺。事後,張奐悔之不及,拒不受封。後任少府、太常等官,因得罪宦官,身遭禁錮,免歸鄉裏,遂閉門教書,有門徒千人,著《尚書記難》三十餘萬字,後老死於家。張奐屢立大功,但其為人正直,不事權貴宦官,故仕途並不得意,但他晚年遭受禁錮,閉門教書,不問政事,卻也免於受害,得以善終。張奐通經學有文才,除《尚書記難》一書外,還有所著銘、頌、書、誌、對策、章表等二十四篇傳世。劉駹聽到這個消息,傷心不已,大漢抵禦外敵的又一個強力將領死了,這該使多少大漢子民受到外族的淩略啊!這張奐死的消息衝淡了檀石槐死所帶給劉駹的喜悅!

最後一件事,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宦官曹節死了!曹節,字漢豐,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順帝(126—144在位)時任小黃門,桓帝朝(147—167)遷中常侍、奉車都尉。建寧元年(168),率中黃門、虎賁、羽林等千餘人至河間(今河北獻縣)迎靈帝至京師即位,以功封長安鄉侯,食邑六百戶。不久,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誅曹節等宦官,曹節與王甫等人假傳靈帝詔令,率兵誅殺陳蕃,竇武兵敗自殺,此後,曹節勢力大盛,遷長樂衛尉,封育陽侯,增邑三千戶,遷車騎將軍,轉大長秋。後又增封邑戶,共達七千六百戶。其父子兄弟出任公卿列校、牧守令長,遍布朝廷內外,貪贓枉法,殘暴胡為。光和二年(179),司隸校尉陽球劾奏王甫及其黨羽太尉段潁,王、段等人皆下獄死。陽球擬奏舉曹節,曹節懼怕,向靈帝進讒言。靈帝將陽球調離司隸校尉,曹節勢力如初,不久,又領尚書令,權勢更盛。曹節的死訊使劉駹感激老天看眼啊!這些宦官一天不死,這世間就一天不得安寧啊!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include

virtual="/fragment/6/3236.html"wap_17K [http://img.17k.com/images/ad/qrcode.jpg] *

掃描二維碼關注17K小說網官方微信,最新章節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

*

點擊微信右上角+號,選擇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wap_17K”關注我們。

*

回複"大獎+你的QQ號"參與活動。10部iphone6,萬名QQ會員等您來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