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豁然開朗(1 / 3)

侯進深深地喝了一杯茶,前天晚上的抗洪戰鬥讓他從昨天中午一直睡到今天早晨6點才把疲憊的勁頭緩過來。縣委組織部長李明和剛才隻和他打了個招呼讓他稍等,就出去了。擔心是不會的,地委防汛抗旱指揮部已經就遼河縣抗洪的事發了表彰函。那麼一上班就把自己叫到縣委大院來,到底是為什麼呢?人事變動?突然侯進想到了關鍵,是啊,從賈宏博書記上任後人事一直沒有調整過,這次抗洪恰好是個契機,即不用大麵積地全縣動作,又可以讓這個新書記初試鋒芒。那麼,持齋鄉就應該是賈宏博書記的權力運行試驗田。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侯進作為鄉黨委書記,按程序上必須拿出自己的意見來。人多不合適,範圍應該在2-3人,侯進在這個思維方向的指引下,陷入到沉思中。

李明和回來了,這個掌管著遼河縣組織部的常委會委員,臉上洋溢著笑容:“好消息,侯書記。縣委根據前天持齋鄉在抗洪戰鬥中的出色表現,準備對有突出貢獻的同誌,結合日常工作中的成績,提拔幾個幹部。叫你來呢,是征求一下你的意見。”李明和說到這裏拿水杯喝水,故意給侯進留些接受的時間。

侯進一陣驚喜,果然自己判斷對了。忙站起來伸手握住李明和的手:“我的部長大人啊,你昨天如果給我說,我都能請你喝三瓶二鍋頭。說實在的,鄉裏的同誌們都個頂個優秀,這幾年我一直總還覺得對不起跟著我幹的這些夥計們。你可算讓我能給他們個交代了。”

李明和笑道:“昨天我還不知道呢!喝你酒你還不和我急啊?!說說看,縣委想讓你推薦兩個幹部,你一直主持著鄉裏的工作,對同誌們比較了解。”

侯進已經考慮好了,就直接說:“楊子凱和嚴明。楊子凱是鄉長,這個同誌您也了解,是個非常正氣也懂得工作方法的人。嚴明是鄉武裝部長,幹了6年了,是個很踏實的同誌,放到更高位置上更有利於發揮這個同誌的長處。”

李明和指指侯進麵前的筆筒:“寫下來,簡單些。一會兒常委會開會討論。我讓下麵把他們的檔案準備一下。”

李明和和侯進心知肚明,侯進提到楊子凱,等於是婉轉地向領導表示他自己也該動了。不然楊子凱隻有調到其他鄉鎮去做書記,那樣會牽涉到全麵,涉及到利益很多,縣委沒有準備好,這次不會全麵調整幹部。所以最大可能,楊子凱就地升為書記,縣委為侯進協調一個到齡退休或者空缺的實職局長。教育局長已經到齡,這點,侯進清楚,李明和更清楚。

賈宏博書記掃了一眼會場,問李誌偉:“李主任,怎麼文海還沒有來?”

李誌偉回答道:“劉部長正在宣傳部發火。也不知道發的哪門子火。說馬上就到。”

胡安順縣長左手拿起手邊的名單,右手用食指彈了彈:“咱們邊聊邊等他吧。對於楊子凱大家是什麼意見?”

孔化林也看著自己手邊的那份:“紀委接到過3份舉報,都是斷章取義的事。從數量上說,算是被舉報非常少的幹部。我給這個楊鄉長立個貞節牌坊。!”

張慶華哈哈就笑:“你不給人家送個榆木棺材就成。這個楊子凱吧,我打交道比較多。我是常務副縣長,替安順縣長牽馬墜蹬多,所以經常和鄉鎮有工作來往。人嘛,是個好同誌,不過給人總是一種莽撞的感覺,聽有的同誌反映,說話很多時候非常粗暴。鄉長這個位置上是合適的,如果到鄉黨委書記位置上,那還得看在座的幾位是什麼意見?你說呢?長民書記。”

徐長民拿起筆指指張慶華,笑道:“我說行,你就說不行,我說不行,你就說行,是吧?我也不避諱大家,賈書記來主持縣委工作時間不長,我在這裏說開點,這個楊子凱同誌是楊家寨的,和我是一個村東一個村西。我非常了解他,幾年前他提副鄉長的時候,常委會上是我提議的。總不能人家工作幹的好,因為我一個小副書記是同村老鄉,就不讓該同誌進步吧?”

賈宏博邊聽邊記,實際上他知道筆記都是無所謂的事,唯一的正事就是自己要有縣委書記的範,讓常委們該說的都說了,自己最後整理一下做決策判斷。

胡安順看看政法委書記嶽立懷。嶽立懷咳嗦兩聲:“侯進同誌的位置是不是動動?總的來說這個同誌能力和水平都能獨當一麵。在鄉鎮幹了這麼多年了,回城圖個全家團圓也無可厚非。”然後他看看徐長民,“這樣楊子凱也有位子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