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1 / 2)

蘭登竭力試圖換檔。計程車在熄了兩次火後,終於被開到了路邊。然而,此刻的輕鬆卻被計程車調度員的聲音打破了。

「喂?聽到請回答。」

蘭登勉強將車開到公園門口,實在開不下去了。於是,他不得不放下男子漢的架子,對索菲說:「還是由你來開吧。」

索菲跳到駕駛座上,長籲了一口氣。幾秒鍾之後,計程車就平穩地駛離了「塵世樂土」。

索菲越開越快,漸漸地把車速提到了一百公裏以上。蘭登問道:「你知道路嗎?」

索菲盯著前方的路,說道:「根據計程車司機的描述,我應該是知道那個地方的。」

蘭登又掏出了那把鑰匙,覺得它沉甸甸的。他意識到這把鑰匙事關重大,也許還關係到自己的自由。

剛才在給索菲講述聖殿武士團故事的時候,他就忽然意識到這把鑰匙除了帶有隱修會的標記外,還跟隱修會有著更微妙的關係。等邊十字架除了代表聖殿武士外,也象徵著平衡與和諧。凡是見過聖殿武土肖像的人,都會發現他們的白色戰袍上綉著紅色的等邊十字圖案。

等邊十字。跟這把鑰匙上的圖案一模一樣。

蘭登一邊猜想著他們可能會發現什麼,一邊感嘆自己的想象力真是太鱧富了。聖杯。他不禁為自己的荒唐猜測笑出了聲。要知道,人們都認為1500多年以來,聖杯一直被藏在英國某個教堂的地底下。

從達-芬奇時代以來就一直被藏在那裏。

早期的幾百年裏,隱修會為了保護那些具有神奇力量的文件,曾多次被迫遷址。據歷史學家估計,自隱修會從耶路撒冷遷到歐洲以後,曾先後六次更換埋藏聖杯的地方。聖杯的最後一次「露麵」是在1447年。當時,許多人都證實說一場大火險些把那些文件吞沒,幸虧它們被裝進了幾個六個人才能抬勤的大箱子裏,隨後被運到了安全的地方。從那以後,沒有人再見過聖杯的蹤跡。隻是偶爾有些傳說,說它被藏在了養育亞瑟王和他的圓桌騎土的地方——大英帝國。

不管它被藏在哪裏,有兩點重要事實可以肯定:

達-芬奇在世的時候知道聖杯藏在哪裏!

那個埋藏聖杯的地點極有可能至今未變!

因此,那些聖杯的狂熱追尋者依然癡狂地鑽研著達-芬奇的藝衍作品和日記,試圖找出有關聖杯埋藏地的蛛餘馬跡。有人聲稱,《巖間聖母》那山巒連綿的背景,好像畫的是蘇格蘭境內某個布滿了山洞的小山群。而有人則堅持,《最後的晚餐》中耶穌門徒們的位置安排令人生疑,那是暗示聖杯埋藏地的密碼。而另外還有人宣稱,通過對《蒙娜麗莎》進行X光檢查可以發現,蒙娜麗莎原本戴著青金石的耳環,耳環上有古埃及生育女神伊希斯的肖像。可是,傳說後來達-芬奇又把耳環用油彩塗上了。蘭登從來就沒發現那幅畫上有什麼耳環的跡象,也想象不出它跟聖杯有什麼關係。然而,那些聖杯迷們還是在國際互聯網的留言版和聊天室裏激烈地討論著這一假想。

人人都喜歡帶有傳奇色彩的秘密。

這樣的神奇秘密還有許多。最近揭開的一個秘密要數對達-芬奇名畫《受膜拜的麥琪》的新發現。義大利藝衍家毛瑞梓裏奧-薩拉斯尼揭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而紐約《時代》雜誌則以《列昂納多掩蓋的秘密》為題對此作了大篇幅的報道。

薩拉斯尼肯定地指出,雖然《受膜拜的麥琪》是達-芬奇起草的,但他卻並沒有完成創作。事實上,那是一位匿名畫家在達-芬奇去世多年之後利用那幅草圖完成的。而且那位匿名畫家在畫中還隱藏了秘密。用紅外線反射儀和X光照出的照片顯示,這個調皮的畫家,在完成達-芬奇的草圖時,對原作作了令人費解的改勤,好像要故意改變達-芬奇的真正意圖。不管原畫的意圖是什麼,它都應該被公之於眾。然而,這個報道發表之後,佛羅倫薩幽夫斯展覽館的官員們還是停止了這幅畫的展出,把它放到了街對麵的儲藏室裏。現在去那個展覽館參觀「達-芬奇展廳」的遊客隻能在原來掛畫的地方看到一塊敷衍遊客的牌子,上麵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