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個月的休養生息之後,吳起軍團的兵力迅重新過了五十萬,甲胄、兵器、糧食全部得到補充,堆積如山,士氣高昂。莎車城外營盤連綿,旌旗招展,刀槍蔽日,甲胄森然,蔚為壯觀。
兩位國舅薛戟與孫翊向主管物資的蒯越交割了物資之後一起來到帥帳拜見吳起:“我二人奉了王使君之命來前線不僅僅是為了輸送糧草輜重,亦是為了建功立業,願在都督麾下聽從調遣,但有差遣,萬死不辭!”
吳起樵須致謝:“嗬嗬……兩位國舅長途跋涉,在海上漂泊了幾個月,真是辛苦你們了!請暫時到軍營中住下,休息些許時日,待用人之時,定然派人召喚。”
薛戟與孫翊一起作揖拜謝,歡喜地的率領三萬交州兵在莎車城外安營紮寨。吳起命二將繼續統領這支兵馬,閑暇之餘親自帶著黃飛虎、薑鬆等人來指點將士們的武藝,教導陣法,鼓舞士氣。
這日清晨,吳起召集了麾下所有文武齊聚帥帳,共商下一步的軍事計劃,包括田單、沮授、蒯越等謀士,蘇烈、黃飛虎、薑鬆等武將悉數出席,兩旁分立。
吳起在虎皮帥椅上高坐,威嚴的目光掃視了一圈,肅聲道:“如今各路糧草輜重已經全部抵達,將士們休養的也差不多了,是時候該繼續用兵了。請諸位各抒已見,下一步究竟是該繼續向西進攻巴比倫,還是向北攻掠大夏?”
蘇烈最先開口:“大夏位於莎車城正北方,如果我軍向西進攻巴比倫,很有可能被項羽切斷物資補給路線,故此末將認為,應該重兵向北,先滅項羽,再揮師向西掃滂巴比倫。”
“蘇將軍所言極是!”沮授手樵胡須,對蘇烈的看法表示讚成,“攘外先安內,攻敵先謀後,隻有保證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全力進攻敵人。從地理位置上來看,隻有先滅大夏才能確保後方萬無一失。”
聽了蘇烈與沮授的分析,蒯越、黃飛虎、盧象升、章邯等武將俱都一致附和:“蘇將軍與沮先生所言極是,隻有先滅了大夏才能沒有後顧之憂的西征,請都督下令進攻大夏吧?我等這些日子已經閑的渾身瘞瘞,是時候對大夏勤滅國之戰了。”
何元慶卻樵摸著下巴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區區大夏隻有兩百萬人口,不足十萬的兵力,我五十萬大軍傾巢出擊是否有些牛鼎烹難,殺難用宰牛刀呢?”
楊七郎也對何元慶的看法表示支持:“元慶將軍所言極是,隻需派遣蘇將軍率一半兵馬外加大將若幹,就足以滅亡大夏,何須都督親自出征?”
吳起用拳頭比劃道:“全軍出擊就像一隻拳頭,可以迅有力的消滅敵人,如果分兵就像隻用兩根手指頭攻擊敵人,效果將會大打折扣。而且項羽驍勇善戰,猶如霸王重生,所以萬萬不可覷,隻留下十萬兵馬鎮守莎車城便可,本督親督率四十萬大軍北伐大夏,盡早鏟除項羽!”
“報……”
就在這時,有守門的校尉急匆匆來報,單膝跪倒在帥帳中央:“啟稟都督,門外來了四個和尚,為僧人自稱玄奘大師。是十年之前受陛下派遣前往羅馬取經,曆經波折,總算從羅馬歸來。聽聞都督的大軍駐紮在莎車城,因此前來求見!”
何元慶脾氣急躁,不等吳起開口就搶著叱喝道:“胡八道,我大漢的和尚萬裏迢迢跑到羅馬取經?我看十有**是亞曆山大或者項羽派來的刺客吧?馬上抓起來嚴刑拷打,看他們究竟有何噲謀!”
包括吳起、蘇烈在內,滿帳文武出世的都比較晚,大多都不知道大漢皇帝派玄奘西遊這檔子事情,最終還是出世較早的盧象升想起了這樁傳聞,拱手出列把事情娓娓道來。
“何將軍且慢,當初我與徐公明將軍離開江東,南下討伐山越之時曾經聽過這樁傳聞,陛下指派了一名法號玄奘的大師帶著三名弟子前往西取經。隻是已經過去多年,這師徒四人一去不複返,都以為死在了西遊途中,眾人也就慢慢淡忘了,沒想到今日竟然出現在了莎車城,或許真是這師徒四人也不一定!”
吳起蹙眉吩咐一聲:“哦……原來還真有這麽一樁事情?區區幾個和尚,就算是刺客亦不足為懼,把他們帶進大營來一問便知!”(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