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橋玄退意(1 / 2)

洛陽城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鹹陽(今陝西鹹陽),便以洛陽為三川郡治。西漢時定都長安(今西安),以洛陽為陪都,而東漢時則正式定都洛陽。此後三國魏、西晉和北魏均定都洛陽,都城遺址在今洛陽老城東漢魏故城。

劉邦建立漢王朝,史稱西漢,至漢元帝劉爽時,國勢日衰,西方戎狄等族時時侵犯,危及都長安,中郎翼奉曾上書勸漢元帝東遷洛陽,但未得到元帝的同意。公元9年王莽篡權,西漢滅亡。

在烽煙遍地、幹戈四起的形勢下,劉秀於舂陵(今湖北棗陽)起兵,加入了綠林農民起義軍。綠林軍在昆陽(今河南葉縣)消滅了王莽軍的主力。公元25年,劉秀在鄙(今河北柏鄉縣)稱帝,是為光武帝,改元建武。這年冬十月,劉秀入洛陽,從此以洛陽為都,史稱東漢。

因為統治者迷信五行之說,以漢為火德忌水,故改洛陽為雒陽。光武帝在位三十四年,下傳十一帝,曆時一百六十五年。

在當時來講,洛陽城絕對稱得上是中國北方的第一大城市,光人口就有近百萬。眾所周知,三國時期,曹操打敗袁紹,占領冀州的時候,當時冀州的人口也隻是三百萬,由此可見此時洛陽城是多麼的繁華,但這種現象隻是持續到了董卓進京,這是後話,暫且不說。

緱氏山雖然就在洛陽城東南四十公裏處,而且劉備在此曾經生活了三年之久,卻是一次也沒有去過洛陽。此次跟著盧植進入這座北方第一大城市,劉備的心情不由得激動中帶些興奮。

曆史的政治舞台並非是人人都可以登上的,而且登上這座舞台的早晚也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曆史上真實的劉備卻是一個不世梟雄,不然曹操也不會青梅煮酒,說“天下英雄唯操與使君耳”,劉備也不會對劉表說出“若備有一方棲息之地,天下英雄皆不入備之眼也”的豪言壯語來。

這句話確是不錯的,隻是劉備跡太晚,跡太晚的原因便是登上曆史舞台的時間太晚。其實早在諸侯討董之後,劉備便已經在天下小有名聲,若是當時劉備能有一郡之地,不但可招兵買馬,更可使得天下英才前往投之。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這些有才之人遭逢亂世勢必要擇一明主而輔佐之,劉備乃不世梟雄在當時為很多人所公認,但是幾乎沒有人會投靠他,便是因為劉備沒有一個棲身之地。諸侯討董之後,袁紹、袁術、曹操、公孫瓚、劉表、劉璋等人皆有一州或者一郡之地,有了一州或者一郡之地也就是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有誌之士自然會選擇資本厚大的諸侯,而劉備卻沒有這個資本,是以卻無大才相投,隻是帶著孫乾、簡雍等幾個小才到處晃悠,所以與陳宮輔佐的呂布、二荀郭嘉等輔佐的曹操的爭鬥中,屢戰屢敗,直到後來徐庶、諸葛亮的投靠之後。

第二天,盧植便帶著劉備前去造訪橋玄,此時的橋玄已經不是太尉,因為得罪了中常侍王甫,王甫便在靈帝跟前大說橋玄的壞話,加之身體一直有疾,終於在三月二十二的時候被靈帝罷免成太中大夫。太中大夫與太尉的官職相比,可是錯了兩級,太尉乃三公之,掌管天下兵權,而太中大夫則隻是九卿之一的光祿勳,也就是郎中令的眾多屬官之一,並且還是在家養病,相當於退居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