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眾人到齊,何進清了清嗓子道:“諸位皆知,自從遇刺中毒之後,皇上的龍體一天不如一天,是以‘立儲’之事迫在眉睫。今晨宮中傳旨,要本大將軍即刻進宮麵聖,說是皇上要托付後事。幸得有太醫令趙大人提醒,說這未必是皇上之意,很可能是蹇碩假傳聖旨,意圖謀害本大將軍。眼下宮中情形不明,本大將軍與皇後也斷了聯係,宮中隨時都有可能發生不測之事,諸位都議議,該當如何對付蹇碩等一班閹豎?”眾人來時,皆是看到太醫令趙普,心下都是奇怪,是以何進才會故意說是趙普提醒他不可貿然進宮,眾人這才能接受趙普。
何進的話音一落,眾人議論紛紛,立儲之事自然是不需要議論,這些人都是何進的心腹,自然是要立太子劉辨為帝,何況太子不但是長子,更是嫡出,何進更是太子的親舅舅,自然能夠做得了主。隻是,若是蹇碩真的已經行動了,皇宮自然就已經在其掌控之下,叫人擔心的是,太子劉辨現在的情形如何?畢竟蹇碩那群閹豎什麼事情做不出來,時至今日,蹇碩等禍國殃民的宦官也該誅殺了。
在這些人當中,除了大將軍何進,就屬身為中軍校尉的袁紹的官職和權力最大,中軍校尉,其實就是西園禁軍的副統帥,僅在蹇碩之下,是以,袁紹第一個站起來激昂發言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千鈞一發之時,大將軍萬萬猶豫不得,否則,一旦讓蹇碩等閹豎的陰謀得逞了,立了小皇子而由他們把持朝政,那時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隻能是任人宰割了。”
何進本是屠夫出身,他是看過一些被宰殺的牲畜的慘狀的,體會得到那些牲畜臨死前的絕望和無助,袁紹的話更使得他血洗皇宮的決心更加堅定,點了點頭道:“本初所言極是,本大將軍立即發兵,包圍南北兩宮。”
這時,曹操站起身來道:“操有一言,請明公忖度:蹇碩作惡多端,天人共憤,的確罪不容誅,但是宮中宦官頗多,並非人人擅權為患。明公倘若兵犯宮闕,勢必玉石俱焚。況且蹇碩領有禁軍,若是在宮中混戰,隻怕皇上、皇後和兩位皇子會受池魚之災,還請明公三思。”
曹操的話還沒有說完的時候,何進便已經皺了皺眉頭,心中產生了幾分反感,暗道,果然是宦官後代,什麼“玉石俱焚”,莫非閹豎中還會有什麼“玉”嗎?哼!不知是給劉備麵子,還是給袁紹麵子,何進並沒有發作,隻是輕輕哼了一聲。
何進不同意曹操的觀點,但座中也有謹慎持重者,覺得曹操的話不無道理,如盧植、逢紀就認為:不能單靠兵力攻擊,至少應該在攻殺的同時分化宦官的陣營。須知仗是要在皇宮裏打的,投鼠尚須忌器呢,不能不防蹇碩在垂死掙紮時喪心病狂地放一把火……
眾人正在議論不下的時候,忽然堂外又報:“西園禁軍上軍司馬潘隱到。”
潘隱與何進極為要好,但此事知道的並不多,蹇碩便不知道,否則的話,他是絕對不會讓潘隱做他上軍的司馬的。因此,潘隱也就曾為了何進安插在蹇碩身邊的一顆重要棋子,眼下,這顆棋子終於發揮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