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公孫父子
還真叫許攸說對了,幽州軍一共隻有十五萬,隻不過,眼下局麵是三麵受敵,而且還要分一部分兵力在幽州諸郡縣,是以便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了。去看看小說網 w-W-w.7-K-aNKan.c-o-m。
這個時候,是三國時代的前期,大漢的人口還是不少的,官方數字是五千五百萬,但實際上應該會有七千萬。幽州不是大州,加之又是苦寒之地,人口算不上很多,官方數字是二百五十萬左右,因為黃巾之亂,導致中原地帶的百姓多有北遷者,再因為劉備讓人心動的流民政策,使得大多數的流民在黃巾之亂後,選擇了留在幽州。劉備從洛陽回來之後,曾命陳宮進行了一次人口統計,結果是幽州人口共有近四百萬。
根據大漢的兵役規定,壯年男子(從23歲到56歲都在服兵役的年齡之內)皆是服兵役的對象,而以幽州的財力而言,先有來鶯兒的財產,再有從董卓處搶來的財物,還有幽州的本地稅收,養兵三四十萬應該是輕輕鬆鬆。畢竟在真正曆史上,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冀州的時候,起兵三十萬,再加上留守幽州的,隻怕其兵力不下五十萬之眾。
若是劉備是曆史上的真實劉備,幽州的兵力雖然不一定到五十萬,卻也絕對會有三十萬之眾。但,這個劉備偏偏是三國末期的薑維穿越過來的,想法與真實劉備自然就有很大的差異,這個差異也是三國末期的人口狀況造成的。劉備入蜀的時候,益州的人口約有五百多萬,但是,經過夷陵之戰,諸葛亮與薑維的北伐之後,待到三國歸晉的時候,蜀國的人口已經銳減到了九十四萬。
薑維任蜀國大將軍,掌管全國的軍隊,每每都為兩件事情發愁,第一是兵源,第二是糧草。其實呢,這兩件事情也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兵源抽多了,那麼留下種地的勞力自然就少了,產量勢必受到影響,更會因為成年男人多戰死,使得婚配減少,後代也隨之減少。但如果兵源抽少了,或許能解決糧草與後代的問題,卻會因為兵力太少,而北伐無功,畢竟魏**隊數量遠勝於蜀國。
這也就是說為何在真實的三國曆史上,諸侯爭霸都是打了一段時間,錢糧供應不上,便都開始暫時歇兵,待到稅收和糧食到位之後再行交兵,原因便是青壯勞力大多都參軍了,開墾的土地少,糧草的供應上便出現了斷鏈的現象。
因此,在得了幽州之後,加之諸侯割據之勢還未形成,劉備便將主要的策略放在了屯糧上,幽州的青壯勞力大多都被派往開墾荒地之用,平日還進行訓練,可稱得上是後備軍,這一招自然是學自曹操。而且劉備根據上一世治國的經驗,在幽州大力發展商業,稅收的數目也是相當客觀,這兩點也就決定了劉備的軍隊能夠打持久仗,更是後來劉備能夠一統天下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劉備始終認為兵貴在精而不在多,隻要訓練到位,久經沙場,一支萬人的部隊絕對能敵得過其他諸侯的三四萬大軍,更何況劉備手下武力高強的大將不乏其人。也正是劉備的過於自信,才有了後來的黎城之圍差點要了劉備的性命,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因為兵力不盛,劉備能給陳宮帶走的,也隻是兩萬軍隊,不過好在遼東郡的麵積雖然很大,但人口卻是稀少,隻有十二萬人。即便如此,公孫度的軍隊絕非會是兩萬那麼簡單,很可能是兩倍或者三倍於陳宮的兵力,是以劉備才會擔憂陳宮。
遼東之戰的勝敗,將會決定劉備與袁紹之戰的結果,因為一旦陳宮戰敗,公孫度的大軍就會長驅直入,與袁紹南北合擊劉備,劉備如何能夠抵擋,隻有敗亡一途。劉備若是敗亡了,擺在賈詡跟前的便會有兩個選擇,第一是率軍投降袁紹。第二便是放鮮卑大軍入關,使得袁紹與之相鬥,賈詡坐收漁翁之利,隻是如此一來,幽州的百姓卻是要遭受滅頂之災了。
是以,信都攻防戰的戰鬥進行得很激烈,陳宮大軍與公孫度大軍的戰鬥勢必也是很激烈。
陳宮的大軍急匆匆來到山海關的時候,便已經接到昌黎郡全部落入到公孫度手中的消息,陳宮不敢再向前,於是便駐軍在山海關上。昌黎郡有十五萬人口,公孫度將之占領之後,為了西進順利,定然會擴兵,陳宮隻有兩萬人,不足以與之硬拚,最好的辦法便是將之阻擋在山海關外,等待劉備或者賈詡大捷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