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九十八章再次議和
曹操快速平定袞州的消息,也傳到了袁紹的耳中,袁紹不覺大驚失色,急忙召集一種謀士商議。
眾謀士來到之後,袁紹道:“曹孟德也非是易與之輩,如今占據袞州,擁兵十萬,與劉備合成南北夾擊冀州之勢。且曹操與劉備素來交厚,若是二者約以平分冀州,則吾等豈非是坐以待斃乎?”
沮授問道:“主公,不知主公對劉備、曹操與主公三方勢力之比較是何結果?”
袁紹幾乎是不假思索道:“自然是劉備最強,紹其二,孟德最弱。”
沮授點了點頭道:“主公所言不錯,眼下中原形勢,乃為劉備、主公與曹操三雄並立,三方之間彼此製約。若果曹操與劉備聯合,共敵主公,平分冀州之地,那麼試問主公,那時劉備與曹操之間孰強孰弱?”
袁紹恍然大悟道:“紹明白了,眼下形勢一強二弱,紹須得與曹孟德聯合,方能共敵劉備。”
沮授道:“正是,曹操新定袞州,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曹操與主公,合則立,不合則亡,昔年戰國七雄,秦強而六國弱,若是六國聯盟統一,則秦將無法一統全國,然卻六國卻是彼此猜忌,終使得秦國有機可趁,逐一將六國滅掉。昔年六國國君,皆是庸碌無能之輩,如何能與主公、曹操相比,劉備縱想南下,無路也。”
袁紹喜道:“既如此,我軍當馬上與袞州結盟,以為共進退。”
許攸笑道:“主公莫急,眼下曹操新定袞州,民心未附,其野心尚無暇顧及袞州之外。而且,主公正與劉備在信都相持,勝負不知,若是劉備勝,則主公弱,若是主公勝,則劉備成弱者。是以,在結果不出之前,曹操也不知該以何方為盟友。再者,如果主公與劉備僵持過久,兩敗俱傷,則曹操很可能會突起大軍,坐收漁翁之利。”
沮授也點了點頭道:“正是如此,主公,眼下情況惟妙惟肖,敵友難分。”
袁紹歎道:“如此說來,三雄並立之勢尚不及劉備與紹為敵之局呀。”
沮授搖了搖頭道:“主公之言差矣,眼下三雄並立之勢對主公是大大有利。主公試想一下,三雄並立之勢,若非有著足夠的實力,誰也無法輕易將其餘二者消滅,劉備實力雖強於主公或者曹操,卻強不過主公與曹操聯軍。是以,在這種彼此製約之局麵下,一旦主公與劉備罷兵之後,便可放心西進並州,南下司州,而劉備則會東進青州,曹操會東取徐州。表麵看來,主公、劉備和曹操各自發展勢力,然則不然,劉備取了青州,便無地可繼續拓展,曹操取了徐州也是如此,然主公卻還可以西進雍州,再北上涼州,或南下漢中,此其一;其二,主公之地袁術在豫州,與主公對袞州成三麵夾擊之勢,到時主公可先以一軍牽製劉備,便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取袞州,然後再取徐州,如此一來,主公將會雄踞江北七州再半,而劉備隻有兩州再半也,勝負自然可定也。”
郭圖則是冷笑道:“公與之言,太過於理想,圖不敢苟同也。”
袁紹一聽,急忙問道:“公則另有高論乎?”
郭圖急忙躬身道:“主公,高論不敢,隻是觀點不同而已。圖以為,袁公路雖為主公之親弟,然平素卻從未奉過主公之號令,其與主公之間,與餘者諸侯幾近相同,隻不過不會對主公刀兵相加而已,至於約以夾攻袞州,若無足以動其心之利,其如何肯輕發兵糧?此其一;其二,以目前江北十州之情況來分析,人口大多集中在冀州、青州、徐州、袞州、豫州和幽州,此六州之中,又以冀州和豫州為重,至於涼州、雍州、司州和並州,雖地域甚廣,然人口稀少,縱使主公能夠輕取此四州,所得之利,當以涼州鐵騎為重,然若論兵源與產量,差之以中原之州遠也。而對此六州,劉備占幽州、青州與冀北,此二州半也;曹操占袞州與徐州,此二州也;袁術占豫州,此雖一州也,然卻是六州之首;而對於主公,則隻有冀南半州而已,縱然加之西四州,無論人口或者產量,都比不上豫州一州也,如何能與劉備、曹操爭雄?”
沮授自然不甘示弱,接著反駁道:“先有地,然後有人,西四州雖然人口不及東部六州,然卻畢竟閑置大量土地,若是主公能夠施之以仁政,布之以寬策,則不難吸引他州之人口前來,何來無人之憂?袁公路雖然不盡聽從主公號令,那是因為諸侯割據之勢未成,眼下劉備與曹操先後崛起,實力之強讓袁公路不得不為之側目,試想其除了與主公聯盟之後,如何與之相抗呢?之所以要輕取四州,乃為易也,主公若是棄之四州不取,挺軍東進,若是勝了還好,一旦失敗,將無翻本之可能,此小心之策也。”
沮授與郭圖二人侃侃而談,各自發表自己的論點,辯論之詞無窮無盡。袁紹聽著哪一方都有些道理,卻又不知道究竟該聽從誰的建議,一時之間頓時為之頭大,不覺將求救的目光灑向許攸、逢紀和辛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