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百二十二章古寺陰謀
第二天一早,曹嵩謝絕了承縣縣令的再三挽留,繼續北上。這時,會有兩條路,一條就是從承縣直接北上,便可直接進入兗州境界,便是泰山郡最南的南城,不過因為承縣距離南城較遠,至少需要兩天的時間;另外一條便是從承縣沿東北而上,先到琅邪郡的繒縣,然後再有繒縣北上到達泰山郡的費縣,如此雖然每晚都能休息在縣城之內,但距離卻是遠了許多。
曹嵩與應劭皆是不知曹操此刻並不在兗州,而是提兵在青州,尤其是曹嵩,思子心切,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條路,如此一來,正中廖化與張闓的下懷,畢竟一旦曹嵩宿在縣城之內,下手就不方便了,得手之後也不易逃脫。
同曆史上的情況巧合得很,就在眾人趕了一天的路,勉強踏入了兗州的地界之內,這時天色已經漸暗,應劭正準備命令軍士安下營帳,卻聽斥候回報說是在前麵現了一座古寺。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因為是夏末秋初,突然天降大雨,眾人便趕緊進去古寺避雨,正好也借宿一宿。
曹嵩回鄉的消息早已遍傳徐州,寺僧當然知道,是以不敢怠慢,款待極為熱情,騰出最好的上房數間,將曹嵩一家老安頓好。由於寺房少,八百士兵不能全部都居住在房屋之內,曹嵩便命令應劭的三百軍士皆休息於房屋之內,而令張闓將軍馬屯於兩廊。由於走廊狹窄,加上風大潲雨,張闓的五百軍士的衣服,都被雨水打濕,加上夜冷襲人,軍士們唉怨聲不斷。
與廖化達成協議之後,張闓一直在考慮如何鼓動手下參與這場劫財殺戮,此次曹嵩之不當安排正好給了張闓一個理由。雖然這五百軍士都是張闓的老部下,但現在畢竟已經轉為了官軍,張闓也不保證這些人中會有一些安於現狀而不願鋌而走險者。
張闓便聚集手下五個屯長到一處偏僻地商議道:“吾等本是黃巾餘黨,因形勢所迫而不得不勉強降順陶謙,一年以來,非但沒有撈到半點好處,反而處處為徐州丹陽軍所看不起。如今奉徐州陶大人之命護送曹嵩一家,也算是陶大人對吾等之信任,尤其是那曹操乃是兗州,非我等所能惹起,本不應該有何私心,但是曹嵩讓應劭的軍士休息於房屋之內,而令吾等在此淋雨受凍,此乃曹嵩之不對,況且這次曹家輜重車輛無數,汝等若是想得富貴,隻需今夜三更,眾人將曹嵩一行盡皆殺死,一同北上青州之地,投奔管帥,眾人以為此計何如?”
其中一個名叫李維的屯長先表示讚同:“將軍之言是也,近聞管帥十萬大軍進青州,節節勝利,先是大敗徐州五萬丹陽軍,接著又殺了州牧劉虞,擒獲了北海相孔融以及青州第一猛將武安國,威震天下,若然吾等以如此豐厚之見麵禮投靠管帥,定得管帥之重用也。”
當然,李維的這一番話自然是張闓所教,否則以他一個屯長的身份,如何會對青州的戰況了如指掌。在這五個屯長中,隻有李維是張闓的心腹,其餘四人雖然也對張闓唯命是從,卻算不得是其心腹。
李維的一番話,立即得到三個屯長的讚同,卻得到最後那個叫做焦煥的屯長的反對:“將軍不可,吾等原本黃巾,得蒙陶大人不計前嫌,這才予以收留,吾等若是將曹嵩一行盡數殺害,無疑為陶大人招來兗州大敵,使陶大人陷入萬險之地也。再者,我等殺了曹嵩脫身容易,然而家眷如何脫身,豈非是將之送入死地也?”
張闓“嘿嘿”笑道:“大丈夫欲做大事,怎能瞻前顧後也,吾等皆同意如此行事,唯汝不願也。也罷,汝既不願,闓也絕不勉強之,隻是希望汝能在我等逃入到青州之後,再行向陶謙回報此事。”
焦煥點了點頭道:“將軍平素待末將不薄,末將自然會在將軍遁入青州之後,再將此事南下回報。”
張闓歎道:“既如此,汝且去吧,我等再商議一些細節。”
焦煥雙拳一抱道:“如此維就先行告辭。”
不料,就在焦煥李維轉身準備抬步離開的時候,張闓突然飛快地抽出腰間佩劍,一劍將焦煥刺了個透心涼。另外三個屯長本是奇怪張闓為何會如此輕鬆地將焦煥放走,待到這一幕生,三人才明白過來,同時皆是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持反對意見。
張闓將佩劍拔出,一腳將焦煥的屍體踢到,在其身上輕輕擦拭劍身上的血跡,“嘿嘿”笑道:“非吾同心者,即為敵也,若是放汝就此離開,隻怕汝馬上會向曹嵩與應劭密告吾等之謀也。”
張闓將佩劍放回劍鞘,轉對李維四人說道:“既然汝等皆無異議,咱們便商議一下行動計劃。”
張闓五人暗中密謀,曹嵩自然絲毫無知。
一個時辰後,風雨停歇,但殺機卻布滿了整個古寺。此刻曹嵩正坐在炕上與愛妾肖氏、兒子曹德說話,忽然聽到四周喊殺聲大起,曹嵩不禁奇怪,這深更半夜如何會有喊殺聲,但是畢竟手下有八百多軍士保護,是以曹嵩並不覺得害怕,以為是應劭或者張闓的軍隊深夜訓練。出於心考慮,曹嵩便命令曹德提劍出門去看,不料,曹德剛到院中便遇到急匆匆趕過來的泰山太守應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