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徐庶石韜(1 / 3)

第二百五十六章徐庶石韜

公孫瓚哪裏知道自己剛才有些得意忘形,醉酒後說了什麼話,一臉茫然問道:“為兄剛才有何不妥之言也?”

公孫越於是將公孫瓚的話重複了一遍,更是解釋了一下,就連劉備皺了皺眉頭的細節也沒有落下,最後說道:“劉備之誌甚大,欲取天子而代之,其本就是漢室子孫,加之功蓋天下,即便廢帝自立,也不算謀朝篡位。大哥若想日後風光無限,唯一之路便是歸附劉備,否則,一旦與劉備為敵,姑且不說大哥實力如何,但是天下民心所向,大哥與劉備相比,便已差之許多矣。”

公孫瓚聞言也不禁懊悔,問道:“既然如此,何不現在就投靠劉備,以免其猜疑?”通過這一戰,公孫瓚也發現自己的實力與劉備相比,相差太多了,即便能取得袁術之地,也絕非是劉備的對手,是以以前的那種狂妄傲慢也開始收斂。如果放在以前,公孫越也絕對不敢說出讓公孫瓚歸附劉備的話來,但是現在就不同了,一是公孫瓚有所覺悟,二是劉備仍然念及舊情。

公孫越搖了搖頭道:“非也,眼下劉備勢強,大哥勢弱,若是此刻投奔劉備,必不為其所重也。然大哥若是取下淮南與豫州之地,然後再歸附劉備,則劉備必將心中感激大哥,日後定有所倚重也。”

公孫瓚聞言,心中不覺猶豫,如果真是取下了淮南與豫州之地,也就擁有了與袁術一樣的強大實力,爭霸天下也未嚐不可,如何再依附劉備。

公孫越猜得出公孫瓚內心的想法,急忙勸道:“大哥,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當今天下大亂,漢室失統,奸賊當道,各地諸侯並起,決戰於天下,此本該是改朝換代,創建霸業之良機,以大哥之才智,本該亂世之中取一分也。然,劉備之橫空出世,使得此亂世之爭彰顯異象也,大哥爭霸之心不可再有,日後隻能有輔佐劉備之念也。”

公孫瓚奇怪道:“何解?”

公孫越輕歎一口氣,暗道,大哥竟然連這一點都看不出,如何能跟劉備爭霸天下,到頭來兵敗身亡不說,更是累及公孫一門,若是能舉豫州與淮南之地投效,則日後公孫一門必受劉備重用,弄一個四世三公也未免不可。

公孫越耐心解釋道:“漢室失統,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是以天下萬民皆思明主,至於這明主是否姓劉,已不容他們多選,誰之實力最強,誰便可做這天下之主。然而現在卻是不同,劉備不但是漢室子孫,更是燕王,新近又被敕封為皇叔,最重要一點,劉備素來以仁義標榜,已獲天下萬民之心,實力更是冠絕天下諸侯之首。在天下萬民眼中,皆是希望劉備能夠取代當今皇帝,是以,大哥與劉備作對,便是失民心,歸附劉備,乃是順民心也。”

公孫範也點了點頭,從旁勸道:“大哥,禦心之言甚是,大哥若為公孫一門考慮,萬不可生出爭霸天下之念也。”

公孫瓚長籲了一口氣道:“二位賢弟言之有理,為兄已經幡然醒悟,爭霸之心自今日起再無。明日,為兄便親往彭城,表明此心,以免玄德誤會也。”

公孫越與公孫範對望一眼,心中皆是暗喜,他們二人都是才俊之輩,看得出其兄公孫瓚非是成大事之人,擔心公孫瓚若是因為權欲熏心,一意孤行,而給公孫一門引來滅門之禍,眼下公孫瓚經由二人一勸,能夠幡然醒悟,二人自然也鬆了一口氣。

第二天,公孫瓚果然帶著公孫越去了彭城,向劉備表明了歸附之意,並約定在兩個月後,將獨子公孫續送到劉備身邊,以表明其忠心。劉備大喜,當即與公孫瓚結為異姓兄弟,並約定日後一旦匡扶漢室,必封公孫瓚為王。這一個結拜以及許諾,公孫瓚也完全放下了心,從此之後成為了劉備的屬下,隻是,這一點所知者甚少,公孫瓚那邊隻有公孫越、公孫範與公孫續知道,劉備這邊也隻是極少數幾個人知道。

袁術大敗,公孫瓚投靠,徐州這邊的事情便已經徹底結束,接下來,劉備以郝昭為徐州牧,廖化、武安國為輔,便率領大軍回撤,現在擺在劉備眼前的,自然是曹操與呂布的兗州爭霸戰。

呂布在濮陽城得知曹操回兵,並且已經到了鄄城之後,急忙將李儒喊來,商議對策。對於曹操回師兗州的事情李儒也是早就得到消息了,對於曹操的下一步動作也是已經猜得不離十了,得呂布邀請,李儒自然是胸有成竹。

李儒道:“如今張孟卓在陳留之舉動以及兗州其它各地反叛必然也已經傳到曹操耳中,以曹操目下情況來說,曹操隻有兩個辦法。”

呂布忙問道:“文俊速速講來,哪兩個辦法?”

李儒微微一笑,慢慢道:“這第一個辦法,就是曹軍集中十三萬大軍,強行攻下濮陽城,以解決曹軍糧草不濟之問題。但是,這樣做法將會有兩個後果,一是曹軍雖眾,但是濮陽城城高牆厚,而且由主公親自鎮守,曹操不一定能如願以償,二呢,則是曹軍即便能夠將濮陽城攻下,卻也是損失慘重,一旦張邈率軍支援,曹軍必然會有滅頂之災,曹操也再沒有反擊之力也,是以這第一個辦法有兩個特點:快速、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