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你們學農的都這麼霸道的嗎(2 / 2)

這個新公司甚至連工廠還沒造好,手裏就握著一大把訂單。

陸景元覺得這一切都是因為江夢筠在學校的人緣很好。

直到不久之後,他才發現,不是老婆人緣好,而是這幫人饞他老婆的技術……

方鴻雁開種子公司已經快四十年了,屬於華夏最早一批“公轉私”下海創業的科研人員。

不是她眼裏隻有錢,而是被逼的實在沒辦法了。

想當年她在農大執教那會兒,也曾幻想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讓華夏本土種業崛起。

沒想到詭計多端的某些國外科研機構,勾結國內一些賣國賊,盜取我國珍貴的種質資源,利用他們更加先進的育種技術,把國內的育種企業打得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方鴻雁也能理解這些企業最終選擇妥協的決定。

企業也要賺錢的,公司裏還有那麼多人要養活,要是不和外國企業合作,單靠他們自己,根本養不活一家公司。

可這樣一來,國內育種行業最後的一塊陣地,也將要淪陷了……

外行人隻看得到國內的糧食果蔬種子品種越來越豐富,質量也越來越好,卻看不到這其中的凶險。

方鴻雁身在其中,看得清清楚楚,卻毫無辦法。

她曾經試著找一些合作過的種子企業,想促成農大和企業的合作,但體製內的工作效率,大家都懂的……最終合作沒達成,她反倒是落了個裏外不是人。

企業覺得他們花錢給自己找了一堆光燒錢不出成果的祖宗。

學校的同事們也在背地裏議論紛紛,覺得她肯定從中賺了一大筆錢。

最後,學院領導找她談話,讓她做個決斷。

要麼安心留在學校搞學術。

要想賺錢,就幹脆辭職下海。

方鴻雁選擇了第二條路。

可真從體製內出來了,方鴻雁才發現,有些事情並不是她想的那麼簡單。

就拿育種來說吧,要出資建設實驗室、到處挖人組建科研團隊,持續不斷的燒錢,最終研發出來的種子品種,成本高昂,可能品質還不如進口的好。

那時候國內“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有點嚴重,同等價格下,大家寧願去買進口的,也不想用國產的。

畢竟農產品尤其是瓜果蔬菜,一旦掛上了“進口”兩個字,都身價倍增。

方鴻雁的種子公司為了能生存下去,最終也隻能含恨解散實驗室,做起了進口種子的代理商。

這些年她雖然賺了不少錢,但心裏卻一直沒忘記年輕時候的夢想。

直到最近,她來B大拜訪一位老同學,機緣巧合下,在老同學的帶領下,參觀了江夢筠挪到溫室大棚裏的種苗……

“太優秀了!”

“這些種苗、絕對甩進口種子一大截!”

“這位江同學怎麼沒報考我們農大?”

此言一出,陪同她一起參觀的幾個B大的老師們不高興了。

什麼叫“江夢筠怎麼沒報考農大?”

他們B大農學院,哪裏比農大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