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等白炭相比,生煤熟煉之後,還是要略差一些,但除開持久耐燒、骨架不散,所煉之鐵,用以鑄造箭簇機括刀槍矛戟以及胄甲鐵葉等,都要比生煤所煉之鐵優異許多,鑄製犁鋤等物更不在話下。倘若想要鑄造節帥所慣使的良刃,卻非要用上等白炭不可”
莊守信原本鹽鐵使所領修造案管事大匠,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期間,攜家小逃離汴梁南下,到楚山之後便在工房任事。
楚山行營成立之後,長史院與州院合置,工曹作為楚山最為核心的部門,以徐武良為參軍事,然而史軫、蘇老常都很大精力關注這一塊的事務。
工曹下轄營造、匠作、官牧、礦監諸院,分別以喻承珍、莊守信、徐勝等人執領。
煤鐵開采、冶煉以及兵刃甲冑鑄製等事歸於匠作院。
徐懷秘信傳回楚山,莊山信帶著其子莊庸、女婿沈練等人就搬進十八裏塢,驗證生煤熟煉之法。
徐懷回到楚山,莊山信率其子婿,不僅盯著窯工小批量試燒出多批熟煤,還已經試製出一批兵械甲胄,初步得出來的結論,就是此法可用,還可以大用。
雖然生煤熟煉,與上等白炭還存在一些差異,但當世所用的絕大部分鐵器,對鐵質的要求並沒有那麼嚴苛。
生煤熟煉後僅融熔成塊,持久耐燒且骨架不散這一優點,就決定了絕大部分的鐵器鑄製,熟煤取代木炭有百利而無一弊。
至於上等良械對鐵、炭的要求都極高,這完全可以成立一個小規模的作院單獨負責即可。
“這真是大喜之事啊,新造成的煉爐正好能派上用場!”徐武良得知這個結果,也極興竄的說道。
徐懷忙於軍務,這些年主要時間都在外領兵作戰。
桐柏山匪乳之後,最初乃是徐武江、徐武良、徐勝及柳瓊兒等人留在桐柏山經營鑄鋒堂及玉皇嶺、獅駝嶺及歇馬山;二次北征伐燕失敗,徐懷南返桐柏山,新置楚山縣,政事主要由蘇老常、徐武坤、程益、唐天德以及徐武江等人負責。
當時從鑄鋒堂及玉皇嶺之經營,擴大到整個桐柏山的南嶺西段及北嶺區域,蘇老常、徐武江等人也是手忙腳乳,等到史軫南下出任縣丞,諸多事務才梳理過來。
以十八裏塢鐵場為例,鑄鋒堂接手後兩年時間,三座小型煉爐月產鐵料才穩定在一萬斤左右。
在史軫就任縣丞後,持續不斷從流民吸納青壯勞力填入十八裏塢鐵礦,又使莊守信著手梳理鐵礦開采及冶煉工序,拓寬礦區與鐵場的道路,改善礦工、匠工的食宿環境,盡可能利用溪河水運,短短一年時間就使得十八裏塢月產鐵料穩定到三萬斤以上。
雖說江淮荊湖等地的煉鐵業在近百年來得到大發展,總產量已經超過北方,但說及煉鐵之集大成者,還在擁有良礦的河北磁州。磁州煉鐵業主要還是官營,磁州鐵監目前所造瓶形高爐,一爐能煉兩三千斤生鐵,一年能產兩百萬斤良鐵以供汴梁所需。
目前瓶形高爐還沒有傳到江淮地區去;十八裏塢鐵場之前所建造的小型煉爐,水準比江淮荊湖地區更要差上一截。
磁州已陷落敵手,為了保證瓶形高爐能傳承下來,同時也寄望能進一步降低楚山煉鐵的成本,莊守信在史軫的支持下,年前就著手在十八裏塢試造瓶形高爐。
高爐三月初就已經建成,也已經試煉好幾爐生鐵料,有望達成日產兩千斤生鐵料的目標;而僅此一座瓶形高爐,就能將十八裏塢鐵場生產能力擴大兩倍,但徐懷還沒有時間親自來看一眼。
十八裏塢鐵場距離礦洞很近,早年為便利取水,還特意繄挨著一條小溪而建。
最初為在上遊溪穀多開墾一些坡田便於灌溉,方便鐵場與礦場之間能用舟筏運輸礦石,在鑄鋒堂時期,徐武良、徐武江就花費兩三萬貫錢糧,修造一道近一丈高的石堰,將溪澗上遊的水位抬高起來。
石堰將溪澗上遊攔截出一座狹長的小型山湖,湖水清澈,波光瀲灩。
新的高爐就建造在石堰旁,像一座兩丈餘高的窄口闊肚巨瓶。
一座龍骨水車架在石堰下方,水流從石堰溢流口泄出,沖擊龍骨帶著水車緩緩轉勤著,通過拳頭粗的連接木桿推勤高爐左側的風箱運作起來。
“這就是水排?”徐懷走到高爐旁,看水車與風箱聯勤風箱聯勤運轉,好奇的問莊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