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似乎不知道自己要闖的是軍營,對不時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箭頭視而不見,直到營門溝壑前,這才沉聲叫道:“為我通報李將軍,張繡來見!”領人守門的曲侯舉起火把一看,隻見張繡一身縞素,麵色冰冷,不由心下暗驚,道一聲“將軍稍候”,親自前去請示李傕。
李傕正摟著搶來的佳人睡得香,被人叫醒,不由大怒,剛要發作,曲侯見機得快,急忙說道是張繡來見,著重說了一番張繡的穿戴。
李傕聽說張繡一身縞素,心知張濟已死,不由又驚又喜,當下睡意全無,踢開褥子,急忙讓曲侯前去開門迎接,自己匆匆穿戴起來。李傕剛穿戴齊整,張繡已經趕到,李傕迎出帳來,假作不知,關切問道:“張將軍漏夜前來,必有大事!傕與令仲翁,同為董公麾下,份屬同袍,但有所命,敢不遵從,可令足下親往?”
張濟也不多說,漠然道:“如將軍言,我翁侄二人與將軍,實為袍澤,昔日同在董相麾下效命,有敵愾之情。今馬騰作惡,欲害我等性命,而並其軍者,故此地不足留也。某叔翁為馬騰所害,不治身死,繡無所依,但憑將軍命耳!馬騰勢大,我等勢弱,將軍明銳萬裏,豈不知唇齒之理?古人言合則力大,分則力弱,繡雖幼稚,願與將軍同死生,出此絕地。事急至此,繡也年少,不識兵家大事,當以將軍令為令,或攻或走,不敢自專,將軍知之!”
李傕從張濟嘴中證實張濟已死,當即跌足大叫:“痛殺我也!”舉手抹淚,拉住張繡,哽咽道:“我與令仲翁,既有袍澤之情,又有同年之誼,份如兄弟,今弟先兄而去,豈不痛哉!賢侄安心,馬騰陰謀在前,複殺我弟在後,此仇不共戴天,必殺馬騰,以慰先人!”
張繡冷眼忍不住翻了翻,道:“將軍大德,繡豈不知?然叔父臨終囑我曰‘急不可圖之’,英靈不遠,繡不敢忘。今在險地,不求報仇,但求活命。天長地久,他日自有可為。繡今欲遠揚,恐勢弱不能為耳,願與將軍共!”
李傕麵上抽搐幾下,卻拿張繡沒有辦法。他行伍多年,豈能不知眼前的困境,知道隻有和張繡合作才能脫離馬騰的追殺,隻是張濟剛死,他豈能不對其部隊垂涎三尺?奈何張繡不傻,避重就輕,隻說要脫離眼前困境,至於日後如何,根本沒有提及。李傕心思電轉,有心殺了張繡再奪其兵,又顧慮張繡驍勇,自己麾下無人能擋,況且張濟叔侄平素很得軍心,即便殺了張繡,也未必能夠把握得住其部隊。到那時,隻怕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可能將自己老命丟在金城之下。
心頭萬般想法,李傕隻假裝痛心,抹淚不止,偷眼見張繡麵帶冷笑,遂知其已經有了防備,不然也不敢就這麼前來自己大營。
無奈之下,考量一番得失,李傕隻好幹笑幾聲,道:“如此吾知賢侄之意也,天明即可離此而去!待來日再與賢侄會盟,共殺馬騰!”
雙方商議片刻,決定天亮合力且戰且退,各自回營。
………………………………………………無故分割……………………………………
張繡回到軍中,回想李傕言語,頓覺對方說話時麵色不對,不由冷笑,當即令大軍舍棄營帳,隻帶軍馬等貴重之物,每人自帶十日糧草,悄悄自大營後門奔出。出了大營,果然見李傕軍大營後人頭湧動。雙方看見對方人馬,均心知肚明,也不聲張,默然而退。
兩座大營近三萬人馬,想要撤走談何容易,很快被馬騰斥候探知,急報上去。馬超得知,就要點起兵馬追殺,馬騰唯恐深夜中伏,拉住馬超,欲等天亮再行定奪。
那邊李張兩軍漸行漸遠,見見馬騰不敢來追,遂令騎兵斷後,步兵全速進發。等到天明馬騰再要追擊,兩軍已在數十裏外,馬騰因恐懼呂布大軍,深知已經沒有機會,隻得眼睜睜看著兩人遠揚,自己則命人全力修築金城工事,以防呂布不提。
張繡記得叔父囑咐,又仰慕呂布已久,遂令大軍直奔東南方天水城,往投呂濤。李傕素恨呂布,有心投袁紹,奈何一路都已被荊州軍占據,他沒有信心突破呂布父子、張遼、趙雲等人的重重攔截,隻得往西投奔漢中張魯。
於是短暫結合的馬騰、李傕、張濟三路大軍,就這麼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