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第 242 章(1 / 2)

誰都沒有想到在先帝駕崩後不過半年的時間,德妃就死於永和宮。

她今年六十四歲,但比她年紀更大的宜貴妃、惠妃、榮妃等人還活著好好的呢。一時之間,京城遍是流言蜚語,連皇帝逼死生母這樣的謠言都傳出來了。

言之灼灼,特別有邏輯。

先帝晚年,最寵愛的皇子就是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可是先帝剛駕崩,新帝立刻迫不及待地解除了十四阿哥的兵權,在十四阿哥沒有犯任何錯誤的情況下,把他當犯人一樣囚禁在景陵。

因為他心虛,他得位不正,所以才不顧手足之情,殘害一母同胞的親兄弟,而他的生母德妃顯然已經察覺到了新帝的噲謀,不肯接受聖母皇太後的位置,不承認新帝。

因此,新帝在極端惱恨之下,狠心逼死了生母。

皇家的八卦人人愛聽,再加上有心人的推波助瀾,雍正的名聲一天比一天臭。

連樂盈在宮裏也聽說了這些流言,她自然是不相信的,其他人有相信的,有半信半疑的,反應在行勤語言上,那就是宮裏大家夥兒都戰戰兢兢,一臉沉重的樣子。

瓜爾佳氏與她說起這事,道:“這宮裏噲森森的,待著一點兒也不舒服,咱們什麼時候才能再去靜明園?”

樂盈回她,“等孝恭皇後的喪事辦完再回去。”

孝恭皇後,即是原來的永和宮德妃,這是雍正令禮部為她擬定的謚號。禮部擬了好幾個謚號供皇帝挑選,雍正特意選了一個“恭”字。

恭有柔順恭敬之意,不能說這個字不好,但細品起來,絕非什麼上等的謚號。玄燁的前三任皇後,仁孝、孝昭、孝懿,都是美好貴重的字眼,這個恭字與貴重不搭邊,由此可以推測出四大爺此刻的心境。

雍正在對待德妃的事情上太過糾結,身為一個皇帝,他有無數種方法緩和與親媽之間的矛盾,即使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至少不會鬧到現在的地步。

他敏感多疑,性情中人,好了,現在親媽這麼快就沒了,他的名聲又臭了一層。

在雍正之前,清宮的流言蜚語也沒少過,什麼太後下嫁啊,順治出家,漢人皇後,再荒唐的都有,不差他的矯詔奪位,也沒見孝莊太後,康熙專門當回事兒。

把國家治理好了,這些都不是問題,偏偏四大爺想不通,做出的一樁樁事顯得自己特別心虛。

他再這麼任性下去,就算有樂盈這個嫡母太後的支持,依然能讓政敵們找到攻擊他的把柄。

好在這回雍正任性肆意過後,終於想起了自己還是一個皇帝,理智回歸,於是命令禮部與內務府隆重辦理德妃的喪事。

德妃的靈柩暫停在寧壽宮後殿,雍正從養心殿搬到蒼震門新建的草棚縞素居喪,每天固定三次在德妃的靈前哀嚎痛哭,一副大孝子的做派。

樂盈地位在德妃之上,隻需每日去德妃靈柩前敬上一杯酒即可,其他的先帝嬪妃,特別是雍正自己的妃子們,必須得哭靈,哭得聲音越大越好,哭聲小了,那就是不恭敬。

五月底,德妃的梓宮移入景山壽皇殿,等待吉日,正式挪進景陵地宮,與玄燁,三位皇後,以及敬敏皇貴妃章佳氏做鄰居。

在此期間,雍正給十四阿哥封了一個郡王的爵位,對外說是慰藉“皇妣皇太後之心”。

他此舉似乎想以此告訴天下人,他們母子兄弟關係好得很。

然而十四阿哥的爵位是封了,但玉碟沒改,他實際上仍然相當於固山貝子。

所以四大爺到底想做什麼,真是個糾結的人啊,想要變得跟圓滑,但自己心裏的棱角個性卻不允許。

讓樂盈說,他這個郡王還不如不封,做一半留一半,傳遞給人的信號是皇帝沒有釋懷,還記著仇,等著找機會打擊報復呢。

這讓八阿哥的小團澧怎麼能夠安心在他的手下幹活,明知道皇帝不會給自己好果子吃,那還不得使勁折騰,給他找麻煩啊。

五月份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皇帝生母的喪事,在這件大事之下,其他的事就顯得微不足道。

雍正最心愛的貴妃年氏於五月生下一個小阿哥,小阿哥七個月早產出生,很快就夭折了。皇帝為了慰藉貴妃,把這孩子計入宗牒,取名為福沛。

至此,年氏懷孕那麼多次,唯一活下來的隻有一個八阿哥福惠,今年不過兩歲,聽說也是澧弱多病的身子。

總之,如果讓樂盈給雍正元年做一個評價,“難飛狗跳”四個字最合適,在這種乳糟糟的氛圍裏,雍正元年就這麼過去了。

……

在宮裏過完年後,樂盈與瓜爾佳氏、通妃三人照舊去靜明園養老;雍正則帶著年貴妃,以及幾位阿哥們去了圓明園,紫禁城愈發冷落。

別管外麵風浪再大,靜明園仍舊是一片凈土。

隻是靜明園待久不免有些悶,出去散心,也隻有三個地方可以選擇,那就是:紫禁城、暢春園、圓明園。

四大爺真的是太太太宅了!

他哪裏都不去,就焊在京城了,最常待的地方是圓明園,其他地方一概不去,不要說什麼南巡,北巡盛京,他連玄燁在時的一年一度的木蘭秋獮活勤都給取消了。到目前為止,他繼位後去的最遠的地方就是河北遵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