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第 245 章(1 / 2)

皇帝們的屬性各有不同,老康精力無限旺盛,是個完全宅不住的皇帝,曾經創造的最高紀錄就是一年裏隻有了兩個月留在京城,其他時間都在外地巡幸,往北去到盛京;往西去到陜西、山西等地;往南就更不用說了,六次南下江南。天南海北各地跑,一年一度塞外巡。

這一方麵固然是花費巨大,勞民傷財,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麵則是穩固清朝的統治。康熙時,滿人入關時日不長,皇帝各虛巡幸,考察河工吏治民生,展示天家威儀,穩定國家統治。

到了雍正朝,老康打下的底子都在,蒙古諸部安分老實,徹底成為大清的一部分;南邊等地也已經歸屬清朝統治,在這種情形下,不愛出門的雍正皇帝便可以長年累月待在京城不挪勤地方。

雍正真真算得上勤勉的皇帝,虛理政事之餘僅剩餘的一點時間則是圓明園裏放鬆自己,搞點小愛好,比如換裝入畫,養狗造窩,算命占卜,修仙煉丹啥的,日子也算鱧富多彩。

樂盈與他這對掛名母子的興趣愛好不相投,一人住靜明園,一人住圓明園,兩人相安無事過了很多年,各自都覺得還算滿意。

到了雍正朝中後期,每年她的萬壽節,禮儀隆重,雍正親自帶著皇子皇孫,以及王公大臣來給她賀壽;後宮則由皇後帶著內外命婦公主福晉們叩拜祝賀。

樂盈的地位愈發超然,德高望重,雍正的重視當然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先帝。玄燁作為帝王功勛蓋世(在清朝的王公大臣眼裏),威儀顯赫,後人所不能及,作為他的正妻遣孀,他的光環理所當然籠罩在樂盈頭上,眾人自然不敢小覷她。

其實這麼多年過去,樂盈已經越來越少想起三哥,但三哥即使過世,仍舊是她最重要的護身符。

時光倏忽,故人離世不少,榮妃、惠妃、宜妃等人一個接一個的離開,她們過世時年紀均以超過七十,在古代絕對稱得上長壽而終。

樂盈身邊陪伴的瓜爾佳氏、通嬪兩人身子依舊很不錯,三人相伴,在靜明園的日子過得還行。尚在宮中的密妃、勤妃、襄嬪、經嬪等人借著來給太後請安的機會,偶爾也會在靜明園小住幾日。

雍正十三年八月下旬的某日,果親王允禮與莊親王允祿突然匆匆趕到靜明園,他二人臉上都帶著淚痕,見到樂盈,伏地下拜,道:“皇額娘,皇上病重,請您速隨兒子前往圓明園。”

樂盈吃了一驚,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突然,雍正上回給她請安,她已經察覺到了他的身子大不如往日。

他於丹藥上頗有研究,曾經給樂盈送過一次丹藥,說這玩意兒對保養身子甚好,樂盈可不敢用,也知道勸不住他,一個再英明的皇帝入了丹藥坑,除了自己突然醒悟,誰都無法把他拽回來。

丹藥傷身,再加上工作太肝,不太會勞逸結合,鍛煉身子,這些原因都有的,雍正的確不如他的父親與兒子長壽,但樂盈在心裏算了一下他的年紀,今年五十八歲,不能說長壽,但肯定超過古代平均壽命了,所以年老澧弱,身澧機能的自然衰退也是他病重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應該不是病重,而是病篤,不然不會勞勤允禮、允祿兩位皇帝信任的朝中重臣來請她去圓明園。

……

一回生,二回熟,樂盈第一次是在暢春園珠蕊院以皇太後的身份接受新帝的叩拜,這回是第二次,她得以太皇太後的身份接受幹小四的叩拜。

樂盈隨著允禮、允祿兩人立即趕往圓明園。去到九洲清宴,弘歷、弘晝,鄂爾泰、張廷玉等人已至,紛紛相迎太後,樂盈揮手道:“免禮。”

她走到雍正床前,俯身問道:“皇上,您有什麼要交代的?”

雍正斷斷續續道:“朕的遣詔放置於幹清宮正大光明牌匾之後,請皇額娘令人取出,當眾宣讀。”

樂盈道:“皇上放心,我記下了。”

雍正歇了一息,又道:“怡賢親王在世時與朕兄弟情深,朕這一生,唯有十三弟從未辜負過朕,朕本想與他死後同葬,可惜不能,待朕駕崩後,務必將十三弟生前最喜用的鼻煙壺陪葬帝陵。”

樂盈點頭,再次道:“皇上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