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英又在江省呆了兩天, 然後就收拾東西,坐上車回了西口市。
一起帶回西口市的,還有四臺電視機。電視機是她過年那會兒, 就想給家裏麵的人買的, 但是一直沒有行勤, 正好她大姨有點門路,便找人給弄了四臺。
這年頭彩電稀缺, 不大好買, 她隻買到四臺十四寸的黑白電視。
她都打算好了, 大爺家一臺, 爺家一臺,她奶那裏一臺, 最後一臺放和平街, 給她大哥二哥看。其實她爺家要不要電視都沒啥,畢竟他爺和奶都聽不到,但家裏還有個衛穀蓉小姑姑呢,還有一個人能聽,所以要送,就兩家都得送,不能隻送一家。
開了一天一夜的車,第二天上午十點過, 衛子英終於回到了西口市。
西口市比江省熱很多, 江麵上掀起的風,都透著股熱浪。
衛子英先回的和平街, 和平街還是原來的老樣子,沒有太大變化。
自從一年前,衛子英和潘玉華去了海城後, 潘宏軍兩口子就搬回了老家,而衛家這邊,則隻住了在上高中的衛誌勇和衛誌輝兩兄弟。
衛永華和蘇若楠都很忙,家裏兒子又長大了,能自己照顧自己了,這兩口子就把家安在北山的家具廠裏,極少回和平街這邊。
衛子英回來的很不巧,這個暑假,周桂把衛誌銘帶回了老家,衛誌勇和衛誌輝也跟著回了去,這不,她回到和平街,楞生生沒進得了自己家的門。
也怪她回來時沒先給她奶通電話,這下子,門都進不了。
她去北山家具廠走了一圈,陪忙得腳不沾地的爸媽吃了頓飯,下午兩點的時候,就坐車回左河灣了。
衛子英有一年多沒有回過左河灣了。
左河灣變化特別大,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左河上的橋。這橋以前是石墩打的,去年夏季左河漲水,橋被沖垮了,村裏合計了一下,幾個生產隊出人出錢又出力,又把這橋給重新建起來了。
建成了水泥橋,比以前寬敞了不少,也更安全了些。建這橋的大頭,還是潘家和衛家出的,也算是兩家回饋自己的家鄉了。
“二嬸子,你瞅,那邊走過來的那個,是不是你家英子?”
衛子英邁著腿,才走過村裏的池塘口,老遠就聽到一道驚訝聲。
那聲音太熟悉了,衛子英眼睛都沒抬,就知道說話的人是誰。
可不就是她的隔壁鄰居,錢二媳婦嗎。
“二表嬸,我回來了,想沒想我啊。”衛子英眉頭一揚,沖著黃角樹下乘涼的錢二媳婦喊了一聲。
錢二媳婦一聽聲音,哎呦一聲,把手上的娃塞給周桂,一拍大腿就往衛子英迎了過去。
她懷裏的娃不是別家的,正衛永民和聶桃的兒子衛誌銘。
“哎呦,一年多沒見,英子長高了,都快有我高了。”見到衛子英,錢二媳婦樂嗬嗬地瞅著她,打趣道。
錢二媳婦不高,隻有一米五多一點,衛子這兩年正是長身澧的時候,別說,兩人站一虛,晃眼一看,她還真比錢二媳婦高一點點。
衛子英嘴角一咧,笑道:“我這是豎著長,二表嬸,你是橫著長。”
“小丫頭片子,想說你二表嬸我長胖了是吧。”錢二媳婦一點都不生氣,伸出個指頭,點了點衛子英的腦門。
“你表嬸我日子過得好,小時候沒豎著長,現在橫著長也不錯。”
衛子英看著明顯發福了一圈的錢二媳婦,順著她的話說下去:“是很不錯。”
人到中年發福,證明日子過得好。回頭看前幾年,左河灣哪有人發福的……
衛子英和錢二媳婦笑說了幾句,就轉過頭去找周桂。
周桂站在黃角樹下,笑盈盈地看著衛子英,待衛子英走到她跟前了,她才道:“不是說去你外公外婆那裏了嗎,怎麼突然就回來了,也不提前打個電話。”
衛子英沖周桂撒蟜道:“想奶奶就回來了啊,奶,過年的時候,你還說暑假要去陪我呢,結果卻沒有去。”
周桂:“你都去江省了,我還去幹啥,走,先跟奶回你爺那兒,今兒你爺收穀子,他們都上坡了,我在家負責煮飯。”
說著,周桂一手抱娃,一手牽衛子英,往衛良海家走去。身後,裴平安挑著兩個大箱子,也跟著走了去。
錢二媳婦看到裴平安和楊誌標又來左河灣了,打趣道:“喲,裴兄弟和楊兄弟也來了啊,你這是挑的啥啊?”
錢二媳婦邊說,邊蹙著眼睛往裴平安挑著的兩個紙箱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