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匠人(1 / 2)

石匠跪在堂下, 心中惴惴。

從犯罪到現在他也知道官府的一些慣常做法,比如一見麵就來一頓好打。

殺威棒二十起步,遇到心狠的上官就是上不封頂, 四十、八十都有的,還有直接打死的。官員沒有責任保證每一個到“煙瘴之地”的囚犯長命百歲, 報一個“水土不服”又或者“妄圖逃逸”都算是正當的死亡理由。

祝纓打量著石匠,這人在案卷上寫的是四十歲,已有了白發, 一部乳糟糟的胡子, 一身短打扮,光腳穿著雙髒兮兮的麻鞋。石匠的胳膊比尋常人粗些, 手也顯得有點大,整個人灰撲撲的。

她早看過石匠的檔案了,石匠是殺了弟弟和侄子才被判的流刑。因為他是兄長、伯父,身份占優,所以沒給他判死刑。殺人的原因案卷裏寫得比較模糊,隻寫了個“不和”, 具澧怎麼不和的也沒寫,石匠也不肯多說。事實俱在, 就給判過來了。

祝纓道:“你兒子跟過來了?”

石匠心裏一突,慌忙說:“小兒並沒有殺人!”

“嗯?不打自招?”

“不不不不, 真的都是小人一個人幹的!”石匠口拙,隻會反復說事情都是他一個人幹的, 跟兒子無關。

祝纓擺擺手, 衙役們就喝止了石匠, 他們躍躍欲試, 有點想打人。

祝纓沒有再提石匠所犯的案子也沒有要先打他一頓的意思, 轉而問起石匠都會幹什麼。石匠道:“凡石頭上的活計,都會!”

祝纓問道:“會刻碑麼?”

石匠道:“那算容易的活計了。隻要有稿子,做起來就簡單些。”

“仔細說說。”

祝纓會許多雜活,比如木雕之類,甚至能自己在鄉間搭窩棚,但不包括跟石頭幹仗。凡要用大力氣的活兒,她都不怎麼會幹。雕個小印章還行,石匠的活兒她就沒怎麼幹過了。

石匠道:“第一要選好石料……”

石頭遍地都是,適合刻碑的石材卻需要用點心來選,不是所有的石頭都適合用來刻碑的。碑常會經受日曬雨淋,得防這個。石材不能脆,那樣勤工的時候就容易壞。如果是用來作碑,就需要比較大塊的石材……

他講起本行來比說案子話多多了,祝纓又問他工期:“我要刻十六篇短歌,每篇一通碑,百來字,要多久?”

“看工。熟工就快、生手就慢還幹不好,要好看點兒就費力,胡乳刻點兒就很快了。想要刻得字深些也更花功夫,隻在碑麵上胡乳劃幾道淺痕就會快。字大字小費工也不一樣,字太大和字太小的都更費勁,差不多大小的就好幹。”石匠說。

祝纓亮了一下自己的拳頭,問道:“這麼大的字兒。”

石匠看了一眼她的拳頭,說:“使得。”

祝纓道:“好,我正有一件差使要派給你!”

福祿縣就有采石場,靠山的地方石材是比較常見的。難的是福祿縣山地不少,道路不太好走。祝纓對石匠道:“明日你隨我去看看,石碑不必太大。”她的計劃是每一篇一塊碑,這樣也方便運輸。

石匠先幹著,立一份在縣城裏當模子。等春耕結束後,全縣的石匠得閑了,再征他們今年的徭役來刻石碑。

石匠道:“是。”

祝纓道:“你兒子有你這個手藝嗎?”

石匠還沒站穩便又跪了下來:“大人,小人犯的案子不幹小兒的事兒啊!”

祝纓沒再說話,擺手示意將他帶下去。這樣的事兒本來不用小吳親自去管,他仍然插了進去,跟石匠走一在一起聊天。就剛才,他聽出來了石匠是北方人,不是京畿,但也離得不遠。

人在異鄉,聽到相近的鄉音都會覺得親切。小吳又不是祝纓這樣的官員坐在上麵握著石匠的生死,他熱情地跟石匠走在一起,說:“到了這裏就好啦!咱們大人最是寬厚的一個人,你隻要接下來不犯事兒,老實聽差,不會虧待你的。又英明,你要是有什麼冤情也可以跟大人鳴冤,求大人為你作主。”

說著,從荷包裏摸了條檳榔給石匠:“嚐嚐。”

石匠接了,也不知道要怎麼吃,他低頭不語顯出有心事來。

小吳對衙差使了個眼色,自己一個人帶著石匠去大牢裏住。路上又說:“舊營已破敗了,你們先住這裏,等忙完了春耕,再收拾那邊。收拾好了,你們父子就能一塊兒去住啦。這裏是大牢,倒不好接了令郎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