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工種很多,適合不多(2 / 2)

“什麼書?”

“幾年前的事了,我那會兒一直想過要怎麼贖身、贖完了要怎麼過日子,當時有心問過大人物,問完了便自己記下。後來為了殺萬海營,想著估計沒命活了,便撂了不管。”

她想著或許從上麵能看到什麼以前問到的好辦法。

於是她回了屋內,翻箱倒櫃一番之後還真的叫她找到了,默默念了幾句,“這個……或許可以。”

後麵的幾日,她一直會去找宋九娘,然後說些無關痛癢的客氣話,之後也不久待,害怕叨擾太甚。

有那麼一兩次宋九娘還不在,畢竟她不能一直住在那破房子裏,不方便的,尤其女孩子還愛幹淨。

林清韻後來還意識到,便想著邀請她到自己住的水榭。

反正是‘看著’她,近一點看不是更好?

兩人並肩而行時,林清韻就說:“這幾日,我與蔣吟姐姐相商,想著找些謀生的活計,我若是做生意,你看行嗎?”

宋九娘奇怪,“這種事我並不精通,抱歉。”

林清韻知道她說不出什麼,但還是自顧自的講,“在京師這麼幾年,見識過不少人,做海貿、做棉衣棉被廠翻了身的。彈棉花我是不會,不過我與姐姐兩人都有一雙巧手,可以繡出模樣上等的衣服和被子。

這個要是不行的話,我也偷偷請教過人一個賺錢的物件兒,大人可曾聽說過胡椒?”

胡椒這東西傳入中國較早,在東南亞種植普遍,早先呢,是一種上層貴族使用的奢侈品。

永樂年間,因為大明寶鈔貶值太多,朝廷就發官員俸祿的時候就把胡椒拿出來充數。

到了中期的弘治、正德,尤其是正德年間,東南亞胡椒大量傳入內陸,內陸也成為胡椒的主要消費國。

所以她問這個,身為錦衣衛千戶的宋九娘自然點頭,“聽說過。”

“那大人知道胡椒在賣往西洋時,像二十年前的絲綢一樣每船獲利能翻十倍嗎?”

“你如何知道?”

“聽人談起過。絲綢與瓷器,這種商品門檻很高,大部分都被南洋公司一手把持,民間商人隻能另尋他法,他們後來發現胡椒也是西洋人很癡迷的東西。”

宋九娘不解,“你難道還要做這樣的生意?”

林清韻搖頭,“這是大生意了,我們本錢太少,但……我想過種。”

“那麼便種好了。”

“大人神通廣大,如果願意幫忙打聽,一定能打聽到現在大明有哪些人在做這樣的生意,若是可以,我們願意折價賣他。”

原來是在這等著呢。

想讓她幫忙找這方麵的生意人。

這對於宋九娘來說確實不難,但她有些懷疑和擔心,“能賺錢麼?”

“能,幾年前,我打聽的那人告訴我銷路很好,還說這叫香料貿易。”

“那我便幫你打聽打聽。”

“多謝。”

“無妨,很多女子現在都選擇做些小生意,我原先估計你們也是要這樣。”

種地還是辛苦,尤其是一些寡婦,她們體力不夠,家裏沒男人怎麼辦?

為了生計,好多人隻得拋頭露麵出來求生活了,總比餓死要好。

這其中,有些人就是接受雇傭到工廠去,那麼家庭條件好、有些本錢的呢,就出來做生意。

官場沒有對女性群體敞開大門,其實她們的選擇也很少。

宋九娘說現在都做些小生意,這在揚州這樣的地方確實是一種風尚,

關鍵是現在的時候好,在大明百姓看來,可能是西洋一些國家太過貧乏了,什麼都沒有,所以大明的東西賣什麼,什麼有。

一年年的,賺錢的人多了呀,肯定看得剩餘的人眼熱。

宋九娘這樣答應,給了林清韻一種莫大的鼓勵。

又過一日,她實在是心中忍耐不住,便又出水榭沿著河岸走過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