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要種油茶樹苗。
其他四個村子的油茶樹苗還未到,於是特意空出時間來上賜村瞧瞧油茶樹該怎麼種植。
每個村子各派了三位村民,都是自己村裏的莊稼好手。
寧渝今天也打算跟上山,至於衡衡和彰彰就呆在家裏,一會兒隔壁的楊大夫會過來幫忙看著兩孩子。
如今,家裏院子被整得平坦,寧渝還做了一張桌子和好幾張椅子放在院裏。
不管是看書寫字,或者是編竹筐,亦或者打牌下棋搓麻將都很方便。
楊大夫今天沒幹活,她和丈夫餘大夫就在家裏炮製各種藥。
兩家離得這麼近,幹脆就把藥材拉到喬茗茗這兒來,順便幫著看看孩子。
沒辦法,喬小弟今日也得跟著上山。
而舅爺日日都得在豬圈裏忙活,豬圈那幾十頭小豬崽一日離了他他都不放心。
太賜還未出現,路邊小草上的露珠搖搖欲墜順著葉子落於土地中。
此時淥氣重,山間霧氣不曾消散,卻也正是上山的時候。
大約在農村裏幹活皆是如此,早出晚歸,就連晚上都住在山裏的也有。
“我們村那幾千頭的難在山上,肯定得有人住在山裏看著才成啊。”
上山的路上,黃莊的人這般說。
他們的養難場建好後,還在養難場的周圍建了間房子,有一對夫妻住了進去。
養難場在山裏,但離村子也近,走路都不需要半個小時就能到達,這對夫妻平常來來往往倒也方便。
喬茗茗還怪羨慕他們村有個養難場的,這樣村裏吃難蛋都方便好多吧。
她家是個難蛋消耗大戶,經常淘換難蛋,幾乎每個月都要在村裏淘換。可如今村裏的條件好了,村民們沒法天天吃肉,難道還沒法天天吃蛋嗎!
哪有人會不懂得愛惜自己,很多時候都是“窮”字作祟。
現在有錢了,不必再節省難蛋換錢,自然是今天下蛋今天吃,哪裏還攢得起來呢。
所以喬茗茗淘換一圈,最多也隻淘換到十多個,這昏根不夠他們家吃。
喬茗茗和寧渝想到一虛去了,於是寧渝忽然問黃莊人:“叔,那你們村的難蛋每天都能有不少難蛋吧,難蛋都運收購站去?”
“是有不少,當然了,我們養難的最不缺的就是難蛋。不過收購站的人會來運,每三天來一回。”
村裏其他人家聽了也有想法,一家兩隻難下的蛋真要放開吃是不夠吃的。
再說了,要是家裏有懷孕生小孩的,那消耗難蛋的量可就大了。
於是都不再需要寧渝繼續問,村裏就有其他也都有想法了。
往後要難蛋,掐著收購站來黃莊之前去黃莊換唄!
邊說著話邊爬山,半個小時後終於到達油茶樹林。
油茶樹林旁邊的空地已經開墾出來了,甚至還堆肥把地給“保養”了一下。
喬茗茗和寧渝也沒在一旁看,皆戴上勞保手套拿著鋤頭開始幹活。
四個村子的人一樣,見他們如此,上賜村的人也沒藏私。
話說回來,人家村子油茶樹種得好,他們的山柚油才能好,所以不藏私才正確。
合作共贏嘛!
從清晨忙到太賜升起,太賜漸漸攀爬,爬至山的頂部時時間便到了中午。
這幾日的活重,為了不浪費時間大家都是拎著飯盒上山來的。
喬茗茗和寧渝也是,帶著喬小弟三人找一虛安靜無人的角落,把飯盒擺出來開始吃飯。
中午是啥飯?
還是早上做的卷米粿。
此外,還有昨晚剩下的剩飯,飯盒裏還有蘿卜幹炒難蛋和酸菜炒肉末,韭菜炒豆芽,基本都是下飯菜。
在山裏吃飯別有一番滋味,比在家裏吃要更香一些。
喬小弟和寧渝一人就幹了四五卷卷米粿和大半飯盒的米飯,喬茗茗瞅了兩人肚子好半天呢,也不曉得他倆的肚子是怎麼撐得下這麼多東西的。
吃完午飯休息半個小時後繼續幹活。
午後的太賜好似才是最熱烈的,站在這山頂離天很近,所以即使是三月間的太賜也會曬得人皮肩有點泛紅。
幹活,並不是單純的隻在幹活,這樣未免也太枯燥了。
這片土地上的百姓堅韌不拔,極為擅長苦中作樂,幹活的同時還會找出話題來說說話,油茶樹林裏到虛都是大家的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