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祭祀之舞
相較於原著模糊的介紹,看了手中的秘籍之後,周天對於神格麵具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在這本書的介紹中,神格麵具的起源來自於古老時代的祭祀。
以龐大的儀式溝通神靈,通靈神靈,在儀式中取悅於神。
隨後,在時代的演變中,劃分為不同的巫戲,
在民間之中,那些在重大的儀式活動節日當中,帶著麵具走在前方,載歌載舞。
或者舉著巨大神像傀儡,又或者是帶著高蹺,身穿服飾化著妝容。
“和原著中完全不同,不同的流派嗎?”周天微微皺眉。
原著中的神格麵具,是夏柳青和他傳承給王震球。
他們倆可以說是一脈相承,自然是一個路數。
不過,眼前這本卻不是。
雖然起源和細微的方法有差別,但本質上沒有變化。
隻能算是同一種功法的不同流派。
神格麵具修煉的第一個階段,是演神。
這一點沒有什麼變化!
以自身的演繹,讓別人相信,在那一時那一刻,你就能夠代表這個神。
吸收這個時刻的信仰之力,凝聚其他人在這個時刻對於你所演繹神的認知和認可。
最終形成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幻想神格,承載融入這個神的力量,演化這位存在的神通。
“願力!”周天看著書上那的注解,口中吐出了兩個字。
這第一步的關鍵,在於如何凝聚形成幻想神格,它也是吸收信仰之力的關鍵。
總共分為兩個部分,以心神凝聚,炁書寫符文,形成一道符籙。
這道符沒有名字,因為它是東拚西湊,從祖上傳下來的。
而它的第二部是個咒,一個從佛門凝聚願力的佛咒中演變而來。
“真是個大雜燴!”周天搖了搖頭。
看到這裏,周天對於神格麵具的出處已經有了猜想。
應該是一個民俗法術的集大成者所創造。
民俗中的法術本身就是東拚西湊,各派道家,各處佛門,本土關外,上古現今,隻要有用就學。
才能湊出一個這樣繁雜卻又有體係的高深傳承。
“其他的傳承不知道如何而來,但最起碼這本神格麵具的傳承,很大可能是這樣。”
這本神格麵具雖然東拚西湊,但手段卻很完善。
第一階段,修煉完善成功之後。
就是第二階段的化神。
以道門靜心咒修煉本心和炁,以佛門手段鍛造信仰之力。
使之覆蓋全身,以近乎變身的方式變化成眾人所認知的形象。
這時候,無論是能力神通還是神性都大增。
自身的人格也會因此被信仰之力腐蝕,改變其性格。
這個時候如果淨心咒的修煉不夠,很有可能會喪失心智,成為眾生對於神認知的模樣,完全喪失本心。
最後就是構思中的第三階段,已經有了大致輪廓,卻還缺少實際的試驗。
因為這個傳承的祖師也隻修煉到了第二階段,他對於第三階段剛剛完成構思,就在爭鬥中死亡。
這第三階段就是成神,借助眾生之力,鄰居的這位神的神之力,修煉本體的性命,進行徹底的蛻變。
這一脈的祖師稱之為成神。
周天將這本書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和原著之中下柳青一脈的神格麵具,也對比了一下。
“沒有那個他們煉製手套的手段,看樣子那個是他們那一脈的看家本領。”周天若有所思的道。
那一脈有看家本領,這一脈自然也有。
巫舞,俗稱跳大神,就是這一脈的看家本領。
一種從遠古祭祀時期,傳承到現在的祭祀巫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