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米?這五千人也交給小爺?不怕我吞了?’劉備一愣,而在看袁術眼觀鼻,鼻觀口默不作聲。看來五千兵馬實際權,確實是沮授掌握。
不過,隨後劉備就明白了,古代所謂的訓練。也就是隔一段時間,訓練一次。並不是像劉備現在,每天訓練,而且方法粗鄙。訓練時歸某人訓練,但戰時又是一個人指揮。
這也是光武劉秀時就有的規矩,就是為了防止將軍掌權做大,所以把訓練和指揮分開。訓練的人雖然熟悉軍隊,但戰時沒指揮權。指揮的人雖然有指揮權,但上下沒有威信,就不容易取得兵心歸附,把將軍造反幾率降到最低。況且人高級軍官的事任命權,一般都在皇帝手中。
但這也有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兵不識將,將不識兵。一旦戰鬥的時候,指揮軍隊不能得心應手。加上軍製的問題,很容易一個細節就導致全軍覆沒。
體現最大的問題就是,三國前期都喜歡單挑,武將一死,立刻全軍潰敗。因為指揮的武將,沒有親信和威信。根本不能使活著的軍官,甘心繼續指揮戰鬥,更別提激發士氣替將軍報仇了。
所以沮授不怕劉備奪權,他認為軍官都是袁紹任命的,不可能交給劉備訓練一段時間,就會被劉備掌控。
想明白這點,劉備頓時心花怒放,什麼是及時雨?這就是及時雨!單憑三千騎兵,和自己指揮不動的五千步兵,要衝過曹操的阻攔,實在是難上加難。
如果這五千人,劉備能得心應手的指揮。雖然依然處於弱勢,但劉備有信心一拚,也許能死裏求生,闖過逆境。
袁術此時也道:“術知道漢侯勞累,不過此行危險,又是用兵之時,還望漢侯不吝賜教。漢侯那些訓兵方法當真新鮮,不過卻大大有效。”
袁術和沮授不是傻子,當然看出來這種方法,非常有效。
所以想借劉備之手把兵訓練出來,順便看能不能學到一二。
沮授是一心想為袁紹盡忠,當然想有支更強的兵馬,以後好在袁軍,全部實施這種訓兵方法。
袁術更無所謂,他隻是想讓紀靈,混在五千步兵中,一同觀摩這種千年難得一見的,練兵方法。
‘嘿嘿,想利用小爺我。那就讓你們嚐嚐後果。’劉備內心冷笑,嘴上卻道:“本侯豈能是不顧大局之人,討曹麵前,你們的事就是備的事情。不過兵卒眾多,紀靈將軍可得全力幫我。”
袁術正中下懷,哪有拒絕之理,立刻道:“漢侯有令,豈敢不從。”
‘到時紀靈學會那些練兵之術,運用到我軍豈不美哉?到時橫掃天下誰能阻擋?’袁術在心裏,開始打起小九九了。
劉備見此,表麵大義為公的樣子。心裏卻樂翻了天‘哼,你們哪知道,小爺這種訓練的厲害之處?’
沮授也是沒有察覺,雖然這些訓練之術,極其有效。但是卻最容易訓練出,士兵的凝聚心,和對主將的絕對服從意識。
在加上,劉備每天訓練之後的訓話,暗中培養忠於漢朝,忠於劉備的思想。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軍心歸附。
待時機成熟,劉備大可以找機會,把其中部分,死忠袁紹的軍官換掉,真正掌握這支軍隊。
‘哈哈,到時自己,就能平白得到五千步兵,而且個個都是精銳善戰之士,盔甲兵器齊全。更何況這些士兵,開始還不用自己養。一旦時機成熟,小爺我的嫡係兵馬,就有八千人了。’想到這,劉備簡直要興奮的跳起來,實在是天大的好事。
在亂世中,什麼最大?套用一句俗話‘槍杆子裏出政權’!其他一切都是浮雲。如果沒有兵權做堅強後盾,你說的話就是個屁,不,連屁不如。
八千人不多,但也不少,尤其是其中有三千騎兵。而且八千人將來,在劉備的訓練下都是精銳。
可想而知,這八千人一旦完全掌控手,劉備的實力必然會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雖然在這動不動幾十萬軍隊的亂世,不算什麼。但這就是資本,有了這個資本,在加上劉備的名望。以後不論是求生存,還是搶地盤,劉備都有了足夠本錢,試問以後誰還敢輕視劉備?
八千精銳兵馬,在加上張繡原本的涼州騎兵五千,就有一萬三千人。這就徹底擺脫了,曆史上劉備赤壁之戰前,兵馬不過萬的尷尬境地。
劉備甚至覺得,有了這一萬三千人馬。荊州在向自己招手了,益州在向自己微笑了,天下就盡在手中了。有這一萬三千兵馬在,天下大可去得。
不過,劉備首先要克服的問題是,如何暗中利用訓練之便,收服這五千軍心。這時劉備的思緒,不禁回到了那個紅色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