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六章 東風吹 戰鼓擂(十三)(2 / 2)

另一頂帳篷....

許多....

“砰砰...”戰鼓聲響起,曹軍新一輪的攻勢,驚起了清早的襄陽守軍。

襄陽數年未經曆戰亂,此時猛然被曹軍精銳偷襲,個個如臨大敵,人心惶惶。

城內蔡瑁慌張的指揮士兵上城迎戰,這個時候,他有自己的打算。就是目前,決不能讓曹軍進城,就算進,那也是在自己的控製下,讓曹軍進城。

況且,劉表在荊州積威多年,現在劉表沒死,蔡瑁也不敢善動。

這時蔡瑁挎著長劍,準備親自上城督戰,畢竟曹操軍隊的精銳可是天下聞名,誰也不敢大意。

這時迎麵走來的是蒯良,神色謙和。笑眯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見到蔡瑁便笑道:“將軍可要守好城,不然等曹軍入城,可是要大開殺戒的。”

“哼。你隻管放心,我已經在蒯府布置了吾的親信,如果曹軍真能入城,你們蒯家,一定有機會為主公盡忠。”蔡瑁沒好氣的道。

蒯良聽此,神色絲毫不便的道:“嗬嗬,那我蒯良感謝將軍了,家裏還有要事。告辭。”

“本將軍,軍務繁忙,不送。”

蔡瑁隨便拱手道,就當是應付了。現在劉表已經病入膏肓。荊州以蔡瑁和蒯家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塊,水火不容。當然,也有伊籍和王粲這樣的親近劉備的,也不在少數,他們多是看劉備是漢室宗親。地位崇高還有名望重於天下,是漢朝的脊梁,因為鹿門書院,這一派人。年輕實幹者比較多。

等蔡瑁走上城門樓前,又碰到了匆忙尋來的蔡夫人。開口便對蔡瑁道:“兄長,劉表今日不知為何。卻提名要派人去通知劉備領兵如襄陽,看來是有意讓劉備主事荊州。”

蔡瑁聽到這並不驚訝,隻是開口道:“劉表病危,劉琦在外,劉綜年幼,他想讓自家人來荊州無可厚非。不過,也不用去通知劉備了,恐怕他已經在來的路上了,我們看他們狗咬狗就好,隻要襄陽在我們手中掌控著,那誰是最終贏家要進襄陽,還得靠我們。”

“兄長英明,但那蒯越家,我總覺得他們實力沒那麼弱,不可能任由我們在他們府上布置兵馬。”蔡夫人疑慮道。

蔡瑁眉頭一皺道:“你說的沒錯,我正在派人調查他的私兵去處。對了,劉表那裏,你一定要看嚴了,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刻通知我。劉表那老家夥在荊州威望十足,就怕他關鍵時刻出亂子。”

“兄長隻管放心,他身邊貼身仆從,大部分都是我們的人。”蔡夫人點頭道。

而與此同時,蒯越府上,蒯越急對蒯良道:“大哥,事情安排好了嗎?”

“放心吧,已經布置到位了,關鍵時刻,必可一用。”蒯良笑著點頭道。

蒯越聽後才放下心來道:“如此就好,這次事關我蒯家存亡,萬不可大意。”

蒯良聽後點頭道:“嗯,當是如此,不過,我還是留了一部分兵馬,在我們府外潛伏,以防不測。”

“嗬嗬,治家平穩,我不如大哥。”蒯越慚愧道,他一直想著迎接曹軍入城,自己好當曹軍首位功臣,倒是把自家安危忘了。

蒯良撫須笑笑道:“嗬嗬。”

蒯良能力,其實在內政方麵還有超過蒯越,但因為蒯良一直在支撐蒯家的原因,所以很少露麵。

當年劉表入荊州,能穩做荊州位置的功臣,蒯家居功至偉。

劉表剛入荊州,便問道:此間宗賊甚盛,群眾不附,袁術因而取亂,禍事如今已至啊!我希望在這裏征兵,但恐其不能聚集,有何對策?

蒯良道:群眾不附的原因,是出於仁之不足,群眾依附而不能興治的原因,是出於義之不足;如果仁義之道能行,則百姓來歸如水勢之向下,何必擔憂來者之不從而要問興兵之策呢?

劉表又顧問蒯越,蒯越道:治平者以仁義為先,治亂者以權謀為先。兵不在多,在能得其人。袁術為人勇而無斷,蘇代、貝羽皆一勇之武夫,不足為慮。宗賊首領多貪暴,為其屬下所憂。我手下有一些平日具修養的人,若遣去示之以利,宗賊首領必定持眾而來。使君便誅其無道者,再撫而用其眾。如此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使君之盛德,必扶老攜弱而至。既而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袁術等人雖至,亦無所能為了。

劉表歎道:子柔之言,可謂雍季之論。異度之計,可謂臼犯之謀。便使蒯越遣人往誘宗賊,來者五十五人,皆斬之。並襲取其眾,或即授以部曲。於是江南悉平。劉表自此理兵襄陽,以觀時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