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數萬的軍隊,還一定是良莠不齊的。
“還別說,他要是真準備揮兵北上清君側的話,倒也是一條路。”尉遲寶林說道。
李承乾不解,問道:“怎麼說?”
“草原人的習性罷了,在他們看來,造反那隻是追求更大的利益,比起投降要強太多了。”尉遲寶林說道。
這話倒也說得過去,一旦慕容順成功了,他的那些追隨者,都將是從龍之臣,那獲得的利益就更大了。
但如果僅僅如此的話,李承乾覺得還不夠。
“利益的確可能驅使他們短暫的爆發出巨大的潛力,但實力懸殊太大。整個吐穀渾數百萬人口,慕容伏允麾下更是有十數萬的精兵,他們拿什麼打?
而且,吐穀渾最能打的名將慕容孝雋就坐鎮澆河郡,時時刻刻地盯著草原上的一舉一動,慕容順敢舉兵北上,慕容孝雋就敢給他當頭一棒。”
說完,李承乾搖了搖頭,這慕容順的騷操作,他也看不懂了。
尉遲寶林尷尬地說道:“其實來之前,家父曾經說過,如今的慕容順最好的一條路,其實就是揮兵北上。”
“嗯?”聽尉遲寶林這般說,李承乾倒是愣住了。
如果這話是尉遲寶林自己說的,他倒是不會當回事兒,但這話要是出自尉遲恭的話,那就不一樣了。
作為一位久經沙場的老將,他這麼說自然是有道理的。
對於這些有曆史背過書的名將,李承乾還是很看重的。
“吳國公可有說是為什麼?”李承乾問了一句。
城頭上就他們幾人,倒也不用藏著掖著。
尉遲寶林搖了搖頭,道:“家父隻是說,草原上,可能就慕容順最想亂起來。”
有頭沒尾的一句話,讓李承乾陷入了沉思。
草原上亂起來?
亂起來對慕容順有什麼好處?
“慕容順現在最大的麻煩是什麼?”李承乾捏著嘴唇琢磨了起來,“是我,因為他清楚我的身份,所以他不敢真的和我拚命,他怕大唐,所以他想投唐。
嗯,這是吳國公沒想到的。
可他投唐的事兒如今已經在草原上愈演愈烈,所以這條路暫時對他來說走不通,這就逼得他不得不另外再尋一條路出來。
不能和我拚命,不能投唐……”
眾人就聽著李承乾一個人在那裏自言自語,也沒人打擾。
真說起來,他們也疑惑。
突然,李承乾一拍手,道:“我想通了!這個慕容順,真的是一個難纏的家夥!”
真當他想明白後,他也終於發現了慕容順的動機。
“他想北上是假!他真實的意圖是想引兵南下!”李承乾說道,“這家夥,一定是知道了本王和慕容伏允簽訂的條約,慕容伏允不能興兵南下,一旦慕容伏允興兵南下,宿國公就能率軍西進。
這哪裏是要聯合本王,這是要集結三方的人馬直接拿下整個吐穀渾!
屆時,慕容伏允腹背受敵,要麼戰死,要麼逃走,他則是趁機投唐,可大唐占據了這麼大一塊地盤,加上諸多的吐穀渾人,必然要扶持一個勢力起來,以夷製夷。
而作為此戰功臣之一的慕容順,豈不是順理成章就成了最合適的人選?
真他媽的打得一手好算盤。
到時,本王能占領整個赤水源就謝天謝地了,難不成本王還能和大唐開戰不成?
可他卻順手從大唐的手中,接掌了除了赤水源以外的整個吐穀渾!
搞了半天,最終就他成了最後的贏家!”
李承乾都不得不佩服,這家夥是真的狠。
跟慕容順比起來,他還是太溫柔了。
人家真的是時時刻刻都盯著自己老爹屁股下的那個位置,你不動,我還能想辦法幫你挪挪!
“可慕容伏允如果興兵南下隻是為了討逆慕容順,宿國公沒有理由出兵吧?畢竟沒有對我們大明王廷出兵。”尉遲寶林有些不解。
李承乾笑道:“宿國公為何要管他對誰出兵?興兵南下,他自動理解成對大明王廷出兵可不可以?
到時候宿國公可有得說了,你們兩父子,在大明王廷外麵打起來了,老夫咋知道你們兩父子是不是在演戲,準備趁大明王廷一個不備發起偷襲?
兩軍交戰,就我家的羊在你家的地盤上走丟了都能打起來,更何況這個!
你記住了,當你實力弱小的時候,道理都是別人說了算的。”
“那要是慕容伏允不興兵南下呢?”一直沒開過口的長孫衝問道。
他本來是負責振興商業的,不過自從長安的商隊來了之後,這事兒也就跟他們沒多大關係了,畢竟他也不是專業從商的。
李承乾還是信奉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處理。
如此一來,他們幾人也就跟在了李承乾的身邊,倒是取代了劉三之前兼職的機要秘書一職……
有一說一,這幾個機要秘書倒也能幹,至少比劉三那幾個狗刨的字兒強多了。
李承乾聞言,搖了搖頭,道:“慕容伏允不南下的話,這裏麵有兩個變數,一個是我們願意和他合作,一個是不願意。
如果我們大明王廷願意的話,慕容伏允依舊是一個死局。
可如果我們不願意,慕容順完全可以以赤水源為依托,襲擾北邊唄,難不成我們瞧見他們兩邊打起來,還去偷襲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