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卷四 李二無奈,李淵歹毒。
至於是怎麼個不一樣法,李二很清楚。
大明王廷是李承乾的一言堂,這就是開國君主的底氣。
可大唐卻不是他的一言堂,他做不到,這就是他的無奈。
此番酒宴他也不是真的馬上就要出兵高句麗,隻不過是為了釋放這樣一個信號。
告訴大家他的態度和想法,等到真需要兵發高句麗的時候,大家不會覺得那麼突兀罷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今年李二一定會動兵。
李承乾的確給他製造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朕還活著呢,你就想強爺勝祖麼?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大唐的群臣對李承乾太過於包容了。
這麼說可能不好理解,換個說法,如果今天大明王廷是另一個皇子鼓搗出來的,那麼群臣絕對不是現在這個態度。
原因很簡單,如果大明王廷的君王是別人,對於未來的大唐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真到了李二龍馭歸天之時,皇位之爭怕是要比當年的玄武門之變更加可怕。
甚至大唐還有分崩離析之危。
但這個人是李承乾,那就不一樣了。
說到底,李承乾才是大唐太子,是大唐的正統,也是未來的大唐皇帝。
既如此,大明王廷和大唐又有什麼區別呢?
甭管現在的大明王廷多強大,最終都會成為大唐的一部分。
隻要未來的大唐皇帝是李承乾就行。
而且,最主要的是,隨著大明王廷愈發的強盛,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愈發的穩固。
哪怕李承乾當初在太極殿摘冠而去,但現在誰敢說他不是大唐的太子?
所謂的不爭便是爭,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李承乾還留在東宮戀棧不去,那麼決定李承乾未來的人一定是李二。
但現在,李承乾的未來誰又知道呢?
縱使李二抽風真的褫奪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那有如何?
人家還有大明王廷,搖身一變就成了開國帝王,甚至廟號可以稱祖,你說氣人不氣人?
最最最重要的是,李二現在真要褫奪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滿朝文武能答應麼?
不能的,通俗點兒來說,李承乾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不單單是一個合格的儲君,就他現在的所作所為,勉強說是一個明君也不為過。
這樣的儲君他們不要,他們想要哪樣的?
而對他們來說,也有一個問題是他們必須考慮的。
那就是如果未來的大唐皇帝不是李承乾,那大唐和大明該如何相處?
李承乾會不會怒而興兵,從而將剛剛穩定的天下再次拖入猶如隋末一般的泥沼?
所以,如今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當真是穩得一批。
別看李承乾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為了那個位置,但事實上他的每一個舉動都在為自己的太子之位加碼。
這樣一來,李二就有些不舒服或者說是憋屈了。
作為一個皇帝,未來傳位於誰居然不是我能決定的,你覺得他樂意不樂意?
不是說李承乾讓他不滿意,相反,他很滿意李承乾現在的表現。但就是不舒服,那種失去了掌控權的感覺,讓他很不爽。
這並不矛盾。
尤其是現在滿朝文武幾乎都認定了李承乾就是未來的接班人,伱讓他怎麼想?
別忘了,他首先是一個皇帝,最後才是一個父親。
搖了搖頭,李二說道:“不急於一時,但高句麗終究還是要打的。如今他們占據著大半個遼東,又和草原接壤,如果現在不加以遏製,未來他們要是控製了草原,隨時都有南下,顛覆國朝之危。”
眾人聞言也是點了點頭,的確是這麼個道理。
雖然李二急需一場大戰來證明自己,但他也並非隻是為了證明自己比兒子強,就隨意的動兵。
高句麗對於大唐而言,絕非是金甌有缺那麼簡單,為什麼從前隋開始,兩朝四帝都會對高句麗動兵,就是因為高句麗的地理位置的確對中原王朝來說永遠都是一個威脅。
不過從李二這句話裏麵,大家也聽出來了,李二對於出兵高句麗的態度是很堅決的。
今天,也就是跟大家通個氣,或者說,讓大家提前有個心理準備。
雖然李二不能像李承乾一樣在大唐也一言而決,但縱觀曆朝曆代,李二也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強勢的帝王。
之所以有些時候要妥協,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拿大明的李承乾和大唐的李二作比較,其實對李二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大明才多大個地兒?
李承乾又是鎮南府又是鎮北府的……你整個大明王廷有大唐一個州府大麼?
大唐雖然經曆了隨末的亂世,人口驟減,但三百來萬戶還是有的。
看清楚,那是戶!
大明總人口才三十多萬,這裏麵差了多少倍?
“陛下,現在與其對高句麗動手,倒是不如圖謀一下吐穀渾。”恰在這時,長孫無忌站了出來,說道,“吐穀渾這些年來,對我大唐屢有不敬,而之前我們沒空收拾他們,但現如今卻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說吐穀渾近年是連年雪災,國力大損。
最重要的是,他南邊還有個大明,他不敢,也不能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