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卷五 魏征:陛下,臣可助攻!(2 / 3)

可問題是,段綸如果隻想做這些也就算了,但段綸明顯想在大唐掀起新一輪的工業變革。

看看奏章上說的,大唐工匠之腐朽,不在思想,而在精神!

工業之變革,不在待遇,而在……

這些,都表露了段綸的政治主張。

這才是他們害怕或者說是擔心的東西。

而這也是李二最想看到或者說最讓他高興的東西。

“陛下,如今大唐承平不久,不宜進行太大的變革。”房玄齡說道,“自古以來,每一次的改革都是一場風波的開始,得慎重!”

李二其實也知道這個道理。

但自從李承乾在西北立足後,給了他太大的壓力了。

作為一個皇帝,他從來就沒有區居第二的覺悟,在任何方麵都沒。

李承乾能做到的,他必然也能做到,而且還能做得更好!

更何況,大唐啊,天朝上邦啊,要是輸給了李承乾花了一年多時間折騰出來的大明王廷。

作為大唐的皇帝,他都覺得臊得慌!

“任何事情都有風險。”李二說道,“若是沒有風險,當年我們何必推翻前隋?若是沒有風險,爾等當然何苦追隨朕行那玄武門之事?”

哄!

眾人腦子一炸!

當即就一個反應,李二瘋了!

這事兒都是能說的?

隨即,眾人心裏都是愈發的沉重,這說明李二對於變革之事,近乎是下定了決心了。

這讓眾人更加的焦慮。

“朕既然做了,就從不在意別人怎麼說!”李二倒是大氣得一逼,站起身說道,“朕隻是想告訴你們,做任何事都有風險。

但如果利益足夠,這個風險是值得冒的。”

說著,李二在桌案上翻找了一番,這才找到一個信封,直接扔給了身旁的內侍,示意他拿給房玄齡等人。

房玄齡接過信封的時候,還有些好奇。

好奇信封裏麵的內容。

在房玄齡等人湊在一起打開信封的時候,李二也走了下來,隨口說道:“你們手中的信函是朕派人調查大明王廷最近一年的一些情況。

怎麼說高明都是朕的長子,雖然他現在遠在西北苦寒之地,也有了自己的立錐之地,但為人父母者,豈有不擔憂的道理?

所以,朕早就派了人秘密保護高明的安危,順便,也了解一些關於高明的事。

這也是為了他真遇到危險的時候,朕能及時幫他一把。”

他解釋了半天,眾人心中覺得好笑。

監視就監視唄,還說得這麼冠冕堂皇的。

“從這封信裏麵,你們也能看出來,大明王廷在過去的一年,完全就是靠著大明的作坊支撐起來的。

毫不誇張地說,大明的國庫,有超過九成的收入都是來源於各個作坊。”

聽李二這麼說,眾人也在信函中找到了具體的內容,當下眾人也是一驚。

國庫收入超過九成來源於作坊?

這就恐怖了啊!

李二見狀,笑道:“當時看到這個數字的時候,朕也是一驚。

當時朕就在想一個問題。

誰知道朕在想什麼問題?”

“大明的糧食哪兒來的?”房玄齡脫口而出。

他剛剛也在想這個問題。

九成的國庫收入都來源於作坊,那說明大明在農業上的收入幾乎為零了。

不過想想也正常,的確,大明王廷在過去的幾年不是戰火紛飛,就是天災連連,不管是農業還是畜牧業都受到了很大的打擊。

在這方麵的收入銳減其實也正常。

李二點了點頭,道:“對,當時朕就是好奇,大明王廷的農業和畜牧業幾乎都癱瘓了,那麼高明是怎麼養活這麼多老百姓的?

商業?工業?

但這些東西,它沒法直接解決溫飽問題啊!

不對,溫尚可解決,飽呢?

是抱著銅錢啃還是怎的?”

說到這個,眾人都點了點頭。

這倒是的。

“說到這個,微臣都覺得慕容伏允輸得冤枉。”李孝恭搖了搖頭,道,“高明連糧食都不能自給自足,居然都能拿下吐穀渾,從這點兒來說,高明的確是成長了許多啊。”

“對。”李二點了點頭,道,“高明自從去了西北以後,真的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成長。

想當初,他在長安的時候,可曾有如此表現?

果然啊,樹挪死,人挪活。

好了,不說這個了,繼續說回剛剛那個話題,高明的糧食哪兒來的?”

“各國販賣到大明王廷的。”戴冑說道,“據微臣所知,在過去的一年,各國都有將糧食販賣到大明王廷。

哪怕我大唐最後下令禁絕糧食出境,但還是有不少人通過各種手段將糧食販賣到了日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