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守門的士卒也十分清楚,都不需要守將吩咐,聽到喊聲,就立即把城門口進出的行人驅趕開來,讓出了道路。
報信的士卒縱馬呼嘯而過,被驅趕到兩旁的百姓議論紛紛。
“也不知道是哪裏打了勝仗。記得上次捷報入京,還是英國公擊退了北遼進攻,已經過去好多年了。”
“信使從西邊而來,不是西南就是西北了。”有聰明的人猜測道。
“我猜應該是西北,西夏可是年年寇邊。”
“哈哈,真是大快人心。”
百姓門議論紛紛的時候,信使已經到了宮門口。
宮門口的守將,遠遠的聽到大喊著捷報聲,當即派人進宮稟報,等信使來到宮門口,檢查了信物,領頭之人就被帶進了宮。
到了內城門口時,早有內官在此等候,接過捷報,一級一級傳遞了上去,最後由內侍總管呈送到了睿思殿,交給了官家。
官家看完捷報大喜道:“去,把大相公和一眾大臣召來。”
這些年西夏年年寇邊,每次都是大周吃虧,這次戰果雖然不豐,卻也是難得的勝利,自然要好好宣揚一下。
而且捷報後麵還有孫琦的奏報,他也需要與大臣們商量商量。
沒多久,三省六部的官員都被召到了睿思殿。
行完禮後,官家把捷報讓內侍傳遞了下去。
先是傳到了大相公韓章的手裏,韓章看完後,傳給了別人,自己麵露沉思。
等一眾大臣都看完後,官家淡淡道:“你們對定國公的提議怎麼看?”
“陛下,臣以為現在國庫空虛,不宜主動挑起戰爭,應當立即喝止定國公。”戶部尚書率先反對道。
“陛下,臣也覺得不應主動挑起戰爭,而且就算拿下靈州城,西夏肯定不會罷休,到時候戰爭就停不下來了。”
“陛下,臣以為……”
一時間七八個人站出來反對,竟無一人支持。
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麵,和殿中都是文官有關。
大周重文輕武,兵部尚書和管理天下兵馬調動的樞密院主官都是文官擔任的,他們能讚成就怪了。
自古文武相輕,武將地位低下,發動戰爭,就要重用武將,這是文官不願意看到的。
加上官家親政以後,一直主守,為了與北遼達成停戰協議,更是每年給北遼三十萬兩的歲幣。
歲幣名義上說是賞賜,其實就是上貢。
不管是打壓武將還是迎合官家的想法,他們都會提出反對。
韓章看著這些人反對,心裏冷笑。
這些人還以為官家和北遼達成停戰協議,是因為懼戰。
實際上官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先帝時期多次發動戰爭,國庫空虛,根本無力在戰。
雖說每年給北遼三十萬兩歲幣看似屈辱,但是如果不給,戰爭不停,每年花費的軍費都不止這點,國庫根本很難承擔。
官家那麼做,不過是緩兵之計,爭取時間恢複國力罷了。
要是攻打別的城池,官家肯定會反對。
但是靈州城是通往西域的要道,一旦拿下,不僅能夠從西域獲得戰馬,還能和西域通商,不管是眼前的利益,還是長遠的利益,官家都不可能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