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還是得找個機會學學時間管理……
高台之上,象征著皇帝的羅蓋傘飄動。
“李治”端坐在龍椅上,眼神略顯複雜地看向了站在自己麵前的“薛仁貴”。
西涼突然反叛大唐,滿朝文武之中隻有薛仁貴有能力領兵出征。
萬般無奈之下,李治隻是再次啟用被免為庶人的薛仁貴,請他領兵出征。
而程咬金借機哄騙皇帝答應條件,得到了誅殺李道宗的機會,然後又逼著李治認下。
在劇本後期,李道宗之所以能夠攪弄風雨,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唐皇李世民駕崩,繼位的是李治。
從表麵上看,好像是李治偏信李道宗,這才有了後期薛仁貴被誣陷,差點被處斬的事情。
但若是細細琢磨劇情內容以及一些台詞,便會發現這件事究其原因,是李治想要打擊朝中老臣,借機提高自己的威望,加強皇權。
在劇中,徐茂公對李治的評價是庸而不昏。
因為不昏庸,所以意識到了瓦崗寨出身的眾將,權柄過大,有意想要製衡朝局。
但也是因為他能來實在是太過平庸,沒有他父皇識人用人的本事,找了李道宗這個反派當隊友。
所以最後還被瓦崗寨派係的人找到機會,除去李道宗的同時,更是使其威信大減,無奈地低頭服軟。
當然了,這隻是劇本裏的設定。
畢竟曆史上的瓦崗寨眾將對朝堂可沒這麼大的影響力,不可能讓尉遲恭拿著鐵鞭追著皇帝打,李治更加不是什麼平庸之輩……
隻說這部劇裏,劇情發展到了現在,李治是知道薛仁貴的忠心勇武,也知道他是最適合領兵之人。
但之前借機染指朝堂權利的失敗,卻還是讓李治在看向薛仁貴的時候,難免神情複雜。
終究是因為西麵戰事太過緊急,“庸而不昏”的皇帝然後深吸一口氣,一掃心中複雜情緒。
他拿起手邊的虎符,朝薛仁貴遞了過去。
薛仁貴伸手去接,李治卻是並沒有直接鬆手,臉上神色凝重,語氣鄭重又滿懷期待地道:
“薛將軍,西涼戰事,朕便全權交托給你了!不要辜負朕、不要辜負先皇!”
這麼一句話,已然是在告訴薛仁貴,君臣此前之事盡數翻篇。
甚至李治還用了當初先皇對他的擢拔之恩來提點他,希望他要全力以赴為大唐平叛。
薛仁貴聞言,身形微微一頓。
然後原本就是低頭拱手行禮的他,身子再度下彎了幾分,擲地有聲地道:
“請陛下放心,臣必萬死不辭!”
聞言,李治心中一鬆,這才放心地將虎符交給了薛仁貴。
薛仁貴此時恭敬地捧著虎符,緩緩後退數步,然後這才站直身體,轉身目光如炬地掃視下方。
當初隨其征戰遼東的火頭軍眾將,已然貴為各地總兵,早已全幅甲胄列隊等候於此,等待著軍令下達。
霍明捷飾演的薛仁貴,身姿挺拔,眉宇昂揚英武,身上穿著的暗金色獸吞鎧甲,此時看上去閃爍著金屬光澤,便給人一種凜然肅殺之氣。
他緩緩舉起手中的虎符,朗聲喝道:
“出征!”
說罷,他猛地一甩披風,快步走下台階。
龍行虎步之間,身後披風飄動,步伐堅毅有力,每一步都散發著無與倫比的威嚴和自信。
昔日軍中舊部看著薛仁貴得以重掌兵權,領兵出征,士氣頓時高漲,然後當即快步追隨著而去。
後方宮牆之上,薛仁貴的兩名妻子並女兒一同站在了那裏,滿眼擔憂又期盼地目送著薛仁貴的背影離去。
此刻在場隻有這麼多演員,並沒有其他充當兵將的群演。
但就是這麼幾個火頭軍舊部,著甲扶刀追隨在薛仁貴身後,便立時演出了千軍萬馬出征之時的凜然殺伐之氣,甚至讓人看得不由熱血沸騰起來。
而在宮牆之上目送著薛仁貴離去的妻女,更是在這肅然的軍國征伐要事之上,添上了一絲家國兒女的柔情……
劇情到這裏,《薛仁貴傳奇》的故事便已經結束了。
接下來平定西涼的戰亂,主角卻是已經換成了薛仁貴的兒子薛丁山,那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坐在攝像機前的導演丁泱國,此時笑容滿麵。
自從進入這個劇組開始拍攝之後,便如同得到了神靈庇護一般,進展順利異常,讓他心中大好。
麵對工作人員、劇組演員時,也不比當初剛剛開始拍攝時的嚴厲,態度溫和了許多。
而且饒是他拍這部戲以來,讓他滿意的鏡頭很多。但今日拍攝的這段鏡頭所展露出來的情緒,卻是讓他都有所動容。
一眾演員情緒到位,細節到位,甚至可以讓看到的人下意識地細細琢磨人物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