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書友zhmhxy的打賞
——————————————————————
在冰雪消融殆盡的二月初,張飛軍的北伐軍主力便浩浩蕩蕩的從漢中出發了,而在漢中的主力出發之前,作為大軍的先鋒的鄧艾已經率領三千軍隊先行離開了。
對於這次北伐,劉備不能夠說不重視,但是重視程度也就跟原來的曆史上派張飛帶領本部人馬迎擊入侵巴西的張郃時一個水準,因而這次自然也沒有從中央掉多少能臣名將到張飛的帳下聽用,因而這次的北伐的將領是以張飛的本部將校以及漢中的將士為主。
主將無疑是蜀漢右將軍張飛張益德,副將則是新走馬上任的軍事中郎將徐庶以及在漢中實權極重的張飛的長子也是參軍蜀漢虎威將軍張苞,除了這三個這次北伐的核心之外,在漢中領兵的大將雷銅、陽群、馬玉、丁立、王平、馬齊、孟達等人紛紛隨軍出征,這樣的陣容雖然比起劉備北伐時要差了不少,但是也堪稱豪華了。
雖然整個漢中(不包括上庸、新城)、武都、陰平三郡的人馬不足六萬人,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郡縣兵與屯田兵,一下子走了三萬最精銳的部分,難免防禦力相對薄弱,但是經過一年的努力,張飛已經在漢中初步建立起了相對完善防禦機製與防禦工事,再加上留下了霍峻、宗預、蔣琬、劉敏、閻圃、鄧芝等人防守,可謂是固若金湯,至少不會出現前年的那種坑爹局麵。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張苞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即使是在這個時空中也仍舊極有可能發生的關羽之敗,可謂是竭盡所能。隻是因為身份的緣故,他不可能跟劉備說讓劉備小心他的小舅子糜芳,也不可能像個預言者一樣說什麼預言,再加上如今張苞又遠離中央,所以能做的事除了在張飛、徐庶的耳邊偶爾隱晦的提及一些孫權早晚會忍不住奪取荊州的擔憂外,也就隻能夠利用職權之便盡量疏通南鄭到西城、上庸的道路了,幸好漢中的民力還不算太缺乏,農閑的時候倒是可以征兆一些屯田兵與農夫、健婦,一年下來倒也多少有些起色。
另一件張苞建言成功的事則是上庸郡的建立,雖然劉備未必真的認為孫權敢於直接派大軍發動對荊州的進攻,但是不論是征戰多年的劉備還是法正、諸葛亮等人,戰略眼光還是有的,自然能夠看到上庸、新城這兩個雖然少民且交通不便的地方對於此時的蜀漢政權的戰略意義,因而為了提高這裏的地位,終於還是以設立上庸郡,並任命劉封為太守。
若是論起麵積來的話,上庸郡倒也算是個大郡,隻是很可惜的是麵積大並不代表被開發的麵積大,上庸郡很大的部分都是山地,隻有中部由沔水衝擊出的盆地算是比較宜人的地方,因而人口自然不用過多的期待。除此之外,上庸郡倒是還有不少所謂的“山民”,隻是這些人能不能夠歸順,那就要看太守的能力了,隻是有些可惜的是如今的上庸太守劉封並不是很擅長治民的人。
劉封還留在上庸而且還成了上庸太守,這也是張苞的無奈了。先不說劉封與關羽極度不和,把劉封放在上庸關鍵時刻未必能夠派上用場,更為重要的是劉封這個假子的身份也極度尷尬,要知道假子可是有繼承劉備事業的資格的,可是劉備已經有了兒子劉禪,劉封的地位自然更加尷尬。
劉備派劉封去上庸,除了劉封這個人卻是精通戰陣剛猛勇武有大將之才能夠守衛一地外,在劉備心中未嚐沒有讓劉封遠離中樞好為劉禪鋪路的心思。其實,劉備此時對於劉封的感情還是很深的,畢竟也是十多年的父子,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更何況劉封這麼一個年輕有為的義子呢!
隻是劉備畢竟已經有了親兒子,而且不論是關羽還是張飛也都是劉禪的鐵杆支持者,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持政權的穩定,也是出於自己對血濃於水的親子的私心,劉備也隻能夠讓劉封遠離中央,好斷了劉封的念想,隻是或是劉備出於補償劉封的目的也或許是劉備認為劉封的才能是最適合守衛上庸的人選,因而堅定地把劉封留在了上庸,讓他當了上庸的土皇帝,隻是留一個王子成為實權的一方鎮守,這其中的後患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