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甘寧的海軍也抵達了遼東東魯港,先行的一萬兵馬成功的登上了遼東大地。
當公孫康一早起來的時候,聽說城外浩浩蕩蕩的都是張德的大軍,可真是嚇了一跳。
遼東的守備部隊都被公孫度帶到了前線,城隻有兩千人馬駐守,而城外卻是一萬大軍,就算是遼東騎兵多厲害,人家五個打一個,自己也撐不住。
讓公孫康稍微有些慶幸的是,張德並沒有立即攻城。一萬人馬到了城外後就安營紮寨,絲毫沒有攻城的意思。
三天後,甘寧將第二批一萬人馬運到了遼東。又過了三日,攻城器械也運到了,這時候公孫康才明白,原來張德一直在等攻城器械!
看看張德那些投石機和弩車,公孫康知道,這城是守不住了,當夜,公孫康和弟弟公孫恭便帶著城人馬突圍,前往昌黎跟公孫度彙合。
建安年初,張德占領遼東,公孫度帶領手下人馬逃往高句麗!
……
占領遼東並沒有給張德帶來多少喜悅,相反,張德卻感覺到了莫大的責任壓在了自己的身上。
幽州北麵是遊牧民族。雖然現在這些遊牧民族跟大漢相比還不夠強大,但是張德卻知道,幾十年後,當三國結束之後,五胡亂華的時代就要開始了。
經過三國數十年的戰亂,原人口已經不多了,而西晉的當權者並沒有休養生息,反而熱衷於權力鬥爭,“八王之亂”使得剛剛恢複的原地區元氣大傷,當後來五胡亂華的時候,僅僅鮮卑族的人就多達二三百萬,原的漢族人在胡人麵前沒有任何的人口優勢!
人口眾多是漢人的最大優勢。漢人不是遊牧民族,所以嬰兒的生存率要比遊牧民族高得多。一般來說,隻要沒有戰亂,漢人的人口總是飛速的增長。
但是幾十年的三國時代,使得原元氣大傷,西晉末期,漢族人口跟五胡的人口差距已經不大了。沒有了人口優勢的西晉滅亡了,而漢人也隻能遷到長江的南麵。
在張德看來,五胡亂華隻是一個民族融合的過程。南北朝結束以後,原地區已經見不到什麼“鮮卑人”、“氐人”、“羌人”了,這些少數民族最終被漢人同化,成為了漢族的一員。就連後來的隋帝、唐高祖,身上都流著鮮卑人的血統。
到了隋朝初年,經過數百年的民族融合,長江以北已經很難見到純正的漢人。而那些長江以南的人卻有人因為隋帝身上流著胡人的血統而看不起隋帝。殊不知道,長江以南的地方,在春秋戰國時候是吳楚之地,那時候楚國人可被稱為是楚蠻!
想到這,張德無奈的笑了笑,現在看來,那些二十世紀大呼“五胡亂華”的憤青們,說不定身上就流淌著“五胡”的血脈呢!
————————————————————————————
下麵的幾章要對付北方的遊牧民族了,先清理清理後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