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九章、采取措施(上)(2 / 2)

“OKOK!”

“哎呀媽呀,嗬嗬,我們就是那裏的哈——太好了!”

“你們就是長懸山(來的)?”

“OK!OK!”

包括高文泰縣長和肖子鑫等人地內的地方父母官和企業家們好歹從這個著名的大山上找到了被人熟知和認同的好感覺,也受寵若驚般驚喜地用似是而非的簡單英語用中國腔搶著回答,搶著大點其頭:“對對對!俺們就是那疙瘩的哈!那裏,埋藏著無數奇珍異寶等待開發……”

“嗬嗬……”

堂堂一個中國的地級城市別人一無所知,來自這座城市和它下屬懸圃縣的官員們也根本沒人對他們的身份是“行政九級”還是“行政十一級”產生任何一點興趣,更不願意知道他們在那座城市中的地位權力有多高多大,似乎他們所在的那個叫做“北江”的城市是否真的存在也不關心,更別說考慮它經濟發不發展,到底它在地球的哪個位置上了。

人家隻是出於禮節不得不出席你萬裏迢迢專門跑到人家門口擺設的盛宴,看那架勢,吃完喝完就拜拜、拜拜了——

你就是地下埋藏著再多的煤炭、矽藻土和人參,地上覆蓋著再厚的森林藥材,或者說你那裏就是有美元般誘人的綠色食品和無數個金娃娃乞求別人出資到中國的北江市來挖,人家沒興趣,奈何?!外國人不知道也就罷了,當時,哪怕是在富裕勢利眼的廣東、港澳一提也同樣如此,人家搖晃著大腦袋瓜子:“不知道啦……”

然而,一提這個世界著名的大山,完全是偶然提起的“長懸山”三個字,就一下子完全不同了,連這些平常身處其中光顧抓大事的縣市首長們或一心隻忙生意的企業家們根本不屑一顧的那座大山——在一不留神中卻顯露出了巨大的神奇效果!

我靠,你說怪不怪?

他們終於讓老外們知道自己是誰,來自何方!真他馬的邪了!且百試不爽,此後隻要你在外省外國一提起這三個字,十有**神奇的效果就隨之出現,幾乎全世界都知道“長懸山”!仿佛那座神奇的大山就在他們自己的家門口那麼熟悉和向往一樣,或者幹脆就象中國的長城或黃河之於外國人一樣,他們對長懸圃同樣熟悉和有興趣。

回頭仔細琢磨琢磨,高文泰縣長回來後在飛機上就跟肖子鑫說起了這些事,也有了新的構想,當地的領導們還真從中得到一點啟示。

過去官僚主義嚴重,計劃經濟體製下的北江政府官員們打那起才霍然鬧明白,原來地名也能招兵買馬,抬高身份,提高經濟效益呀。我的天!就像上海、北京和八達嶺一樣,這些地名本身就是無價之寶和響當當的一塊發財的招牌啊……

嗬嗬,不管中國人和外國人你都可以沒去過那些地方,但又有幾個人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呢?!

所以,當官員們第一次帶著收獲的喜悅和如此重大的經濟啟示錄,打道回府後,他們開始一次又一次地把這一啟示與問題提到了黨委會的議事日程上,也越來越希望要把叫了幾十年的“北江市”這個晦氣的名字改成“北疆市”的議程也即刻被提到了市長辦公會的桌麵上。

有人提議:幹脆議也不要再議了,趕緊給國務院辦公廳打報告,就叫它個狗日的王八下的“長懸市”吧!

於是,掐頭去尾,前麵割掉“北江”兩個字,後麵加上“長懸”兩個字。

以地方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將這一報告直接打上去了。

這一招果然了得。

XXXX年4月,這一動議報經國務院正式批準之後把過去的“北江市”正式改成今天的“長懸市”後,果然給這個地級城市包括它下屬的懸圃縣等地帶來了經濟大繁榮的曙光和意想不到的巨大變化。盡管從地理位置上講,所謂的“長懸市”距真正的長懸山還要坐一夜的火車才能到達,就好比到了安徽黃山市才知道黃山市其實和“黃山”決不可同日而語一樣。還遠著呢!

而與長懸市同屬一省的邊境城市XX則離它更近些,同時這幾年也大張旗鼓地對外打起同樣的“長懸山”牌,隻是人家沒改名,畢竟讓原北疆市——如今的長懸市從上到下搶占了先機。

當然,這是題外話,扯遠了。

嗬嗬回過頭,咱接著說徐小權的事兒。

盡管徐小權脫逃一晃已經過去了許多天,但震動的風波並未平息。可見此案給當地所帶來的惡劣影響——它不僅一直令懸圃處於震驚中,而且仍然在震驚著長懸市和B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