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五章、報社主筆(1 / 3)

?盡管隻是草草翻閱,但看得出前市委秘書、現作家程貴陽果真名不虛傳,難怪為市委書記所器重十幾年如一日,難怪他曾“打算回家自由寫作”而最終辭職,其最大特點是:言簡意賅,文通字順。- -

但支隊長更感興趣的目光最後落回到扉頁上。

我的自白:

我知道,無論被當場擊斃還是落入法網,都難逃一死,既然做了,就不怕留下基本信息:程貴陽,男,1968年生,當過兵,立過功,負過傷,參加過中越那場局部戰爭,複員後當過工人、國家國家聘任製幹部,思想複雜,經曆亦不簡單……

如果我被抓住,相信這本《犯罪日記》也會被警方找到並公之於眾,這是本人所希望的,但不希望它成為法律定罪的證據。

這些文字透露出的信息十分詭異,就像程貴陽的表情和內心世界一樣難以捉摸,他似乎有過很長時間的思考,不僅僅涉及犯罪,從他預先寫下這樣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話,可以讓人聯想更多。

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扣押物品、文件清單》應一式三份,由偵查人員、見證人、被扣押物品(文件)持有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一份交物品、文件持有人;一份由偵查人員持有;另一份交給見證人。

他讓偵查員製作完《搜查筆錄》和《扣押物品清單》後,先讓柳雅致在見證人後麵簽字,再讓程貴陽在筆錄和清單上簽字,程貴陽一口否認上述物品是從跟他有關的地點搜出的,拒絕簽字。

這讓劉海洋意想不到。

……

人民廣場最繁華熱鬧的地段有一棟引人注目的摩天大樓,高二十六層,豪華壯觀,氣派雄偉,裝飾別具一格,它是新濱江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這座摩天大樓的門牌號碼是:鴨江路157號。

這裏是省報業集團總部所在地,柳雅致供職的、發行量居全省第一、全國晚報都市報前十的《濱江都市報》社,便在這座摩天大樓內的第f11-f15層。

早在改革開放之初,以1982年而言,這座省轄市隻有三家報社,其中《濱江都市報》是輩份最小的一家晚報,同時也是那個時期新聞出版界整頓後唯一幸存的一家市級晚報。

經濟大潮洶湧澎湃之後,官辦報紙和各種體製的早報、晚報、都市報社如雨後春筍,而《濱江都市報》在諸多同行中脫穎而出,在九死一生的拚殺爭奪戰中,一躍成為全省報業集團內部的龍頭老大,發行量很快居諸報之首。

經濟上的優越地位,直逼占盡政治優勢的真正老大:省委機關報!!《xx日報》,前者完全是憑市場發展,後者則仍未斷奶,這在遠離首都的濱江已屬奇跡,後來在確定省報業集團到底是選址在省城還是濱江問題上,由於大部分錢是後者出,因此最終還是定在濱江,而屬於該報自己的《濱江都市報》十六層大廈也即將竣工。

為何《濱江都市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集團的總結是:一是報社資金雄厚,該報“聯合體”老總是商界巨子!!北方綠色食品進出口總公司吳江總裁,二是總編輯桂夢鄉女士,幾年前海外歸來加盟該報,是個報界不可多得的奇才。

三是報社有一批無孔不入的記者,這些敬業的人總是能搶先一步搞到其他報紙很難搞到的重大新聞內幕,四是從上到下有一個共識,他們知道老百姓最關心什麼,也知道如何每日讓六百多萬本地百姓和十萬日流量人群心甘情願地掏出八角人民幣奉獻給他們的報紙,五是除一版外,其他二十三版各有搶眼的亮點吸引人的眼球,其中不乏剛剛發生的新鮮的社會、娛樂業花邊新聞。

六是報社經過二十多年的精心運作,培養了一批公開的消息提供者,這些堪稱一絕的鐵杆報友源源不斷地向報紙提供可靠情報和準確消息,報社一得到重大線索,立即由對口部門負責組織專門班子跟蹤調查,深入了解,常常捅出“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新聞或醜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