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反伊戰爭同盟在美國的主導和捏合下慢慢形成了,這其中明顯的分出了幾個檔次,最高級別的就是美國和中國,美國出兵五十萬,中國出兵十多萬,是兩支規模最大的軍事力量,而且軍容鼎盛、裝備水平也很高,將成為聯軍的中流砥柱。第二檔次就是美軍的北約盟友們,主要是英、法、意、德等歐洲國家,雖然出兵的規模不及中國,但是他們跟美國是更加親密的盟友,在合作方麵更加輕鬆。第三個檔次是中東國家,以沙特阿拉伯為首,還包含了埃及、敘利亞、阿聯酋、巴林、卡塔爾等國,這些國家其實是局勢中最為危急的,不過大都國小民少,所以力量也不甚足夠。最後就是一些被美國和其他盟友許以物資支援、免除外債等優惠條件,純粹來打醬油的第三世界國家,包含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塞內加爾、尼日爾、阿根廷、洪都拉斯等國家。
當然也有一些國家不會派出戰鬥部隊,但也會提供醫療和其他後勤方麵的幫助,如波蘭、匈牙利、韓國、印度等。這裏麵稍稍有些不好界定的就是日本,日本並不會往海灣地區派遣作戰部隊,但是日本卻為戰爭承擔了。億美元現金和價值。億美元的建築和工程支援、車輛、電子設備、醫療設備、運輸工具等實物援助。而且,日本內閣還宣布,如果有必要,還會繼續追加援助金額。
日本願意當這個冤大頭,提供這麼大量的軍費支持,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中國的刺激,中國在本次行動中派遣僅次於美國第二大規模的軍隊,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風頭很大。日本當然不甘於這樣讓中國越來越成為世界大國,而在東亞淪為老二,可日本又不能通過出兵的形式進行表現,隻能這樣猛花錢來裝大了。
隻不過,日本為了顯示自己比中國強的舉動,實際上還便宜了中國,按照中美和其他一些主要參戰國簽訂的協議,中國和美國兩國將分潤盟國援助軍費的百分之十五,其中美國獲得約4億美元的軍費,中國得到億美元,作為出兵費用。
看上去中國得到的比美國少得多,但有了這一百億美元,軍委就基本不需要再批額外的預算給這次出兵了。這樣發生在遠離本土的戰爭,主要消耗是投送和運輸支出、裝備損耗和彈『藥』損耗的支出、人事費用,其中裝備損耗、後勤補給的損耗占據支出中一個大頭。如發『射』一枚巡航導彈就是近百萬美元,這就是白扔錢,扔掉就沒有了。一架戰鬥機被擊落了,那就是幾千萬美元的損失。
可實際上,大部分的pla裝備和一部分的補給,都是齊一鳴的紅警基地提供的,成本近乎於無,所以這方麵的支出根本也不能用正常方式來衡量。最起碼pla和美軍打出一樣的火力效果,花費可能是美軍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
齊一鳴甚至都在想,借著這一次的戰爭機會,把大量的囤積下來的彈『藥』給消耗一批,省得留到報廢就浪費掉了。甚至一些無關緊要的彈『藥』,可以分配或者廉價賣給那些同樣使用相同製式的夥伴國家。
不過將這些東西運送到中東去,實在是一個令人頭疼而且出血的大工程。以美國那麼龐大的運輸能力,也不得不向盟友和民用部門求助。日本、希臘、挪威、丹麥等國為美國提供了大型運輸船隻和運輸機,美國運往海灣地區的物資有4%是租用盟國運輸船隻運輸的。美第軍從德國調往海灣基本上是由4個北約組織國家利用軍事和民間機構協同組織實施的,總共調集了4列火車、艘駁船和個船隊。在戰區內,沙特的援助更是不遺餘力,僅它一國就向美軍提供了通用運輸卡車輛、油車和卡車輛,還提供了4萬噸燃料和飲用水,以及零部件、通訊設備和其他重要的後勤補給品。
理論上,中國也可以借助“盟邦”的民用運輸或者軍用運輸將本國的十多萬軍隊運到海灣地區,但是齊一鳴權衡再三還是放棄了借用其他國家的運力協助。其中主要因素是考慮,中國和美國、日本和歐洲這些國家,不是真的同心同德、命運交托的盟友關係,現在最多算是互相利用。如果中國的裝備和後勤物資通過這些國家的運輸船和運輸機送往海灣地區,絕對不出意外會有大量的間諜偽裝成相關港口或船員,趁機刺探中**事裝備的秘密,這不是隨便找幾個軍方人員看守就能防備的了的事情。[]紅警大中華1985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