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局上的邊角看似並不影響棋局的主流,但是許許多多的邊角集合在一起,就能夠扼殺一股大龍,起到扭轉局勢的作用。
而在這盤棋局的核心,正常舞台劇的中央,葉利欽終於以57%勺得票當選俄羅斯聯邦總統,這個沒有什麼骨氣一心就是賣國的家夥,還沒等到自己正式就職,就匆匆地跑到美國進行訪問,以俄羅斯總統的身份訪問美國。
《紐約時報》這樣評論道:“葉利欽再也不用走後門進白宮去請求美國總統的接見了。”
為了確定蘇聯未來的地位,最主要是有沒有必要繼續存在,蘇聯舉行了一次全國公投,不過波羅的海三國對此抵製,並沒有參與到公投之中。實際上波羅的海三國和格魯吉亞已經從蘇聯之中獨立了出來,所以是否保留蘇聯,對於這些國家並沒有實際性意義。
根據199l年三月份的全民公決,七成以上的蘇聯民眾仍主張保留蘇聯但是革新之後的蘇聯應該是什麼樣子,蘇共的高層,不同派係,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的代表都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張。為了協調各加盟共和國的利益,聯邦委員會開始起草新的聯盟條約,地點選在了距離莫斯科3公裏的新奧加廖沃政府別墅
新的盟約將蘇聯的名稱改為了“主權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甚至簡稱在寫法和讀音上與蘇聯的簡稱一樣。但是就算是簡稱一樣,可這個名字已經突出了主權兩個字,所以蘇聯作為單一製國家的中央權力就會被極大削弱,而地方上就會獲得更多的自主權,也能夠對蘇聯的中央形成製衡。
盟約討論的就是在新蘇聯中,中央與地方的地位和權力分配問題,除此之外,統一的軍隊要如何劃分,武裝力量的指揮權是否要下放到主權共和國;還有經濟上是否要進行變動,比如更大規模進行私有化,且一些國家發行新的貨幣;統一的交通、油氣輸送、電力、通信係統等等一應基礎設施的形製,是否也要進行調整和改變。
當然更細節的問題也不會讓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樣的人物去操心,他們實際上所爭奪的問題更加高端,是涉及國家主權、軍隊歸屬以及財政大權等一係列的問題。可以說這裏麵的每一個問題,都決定了未來的蘇聯到底是一個統一國家還是一個聯邦,甚至一個鬆散的邦聯。也決定了未來的政局中,是以哪一派為主哪一派為此。
因為話題敏感,而且立場也相當對立,導致討論的火藥味很濃,每當會場討論讓人窒息時,戈爾巴喬夫便立即叫停,邀請代表們用餐。宴會通常有助於緩和情緒,但宴會一結束,一切又恢複原狀,誰也不會輕易讓步,因為讓步了就是永世不得翻身。
7月2日下午2時,聯邦委員會再次舉行會議,這次會議主要是討論財稅的問題。會議討論了兩個小時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戈爾巴喬夫認為中央應向每個企業征稅,並負責調整它們的上繳額,這就將財稅大權握在了中央的手中,不管下麵怎麼折騰,隻要中央有錢,下麵沒錢,那麼蘇聯仍舊能夠保持中央的強勢。葉利欽則堅持每個共和國必須執行單渠道固定繳款的原則,這樣明擺著就是撇開蘇聯中央,由地方把控財權,架空中央的經濟能力。
“如果不把這一點寫進條約,那我在這裏就沒什麼事可做了。”戈爾巴喬夫邊說邊收拾文件夾準備離開。實際上他是想要裝腔作勢,威逼葉利欽讓步。
可葉利欽根本不買他的賬,戈爾巴喬夫是什麼樣的一路貨色他已經很明白了,此人優柔寡斷,誌大才疏,遇事喜歡推卸責任,而且根本沒有足夠的耐性,容易恐慌後做出可笑的決斷。
“別逼我們在您缺席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葉利欽好整以暇地道,實際上卻是最直入人心的威脅。
戈爾巴喬夫根本想不到自己身為蘇聯總統,會議的主持者,居然會被葉利欽這樣頂撞,而且葉利欽話裏話外的意思就是,沒有你我們一樣可以做決定,影射出來的意思就是,蘇聯沒有了,各加盟共和國仍舊可以好好過日子。戈爾巴喬夫進退維穀,更是無比羞惱,他沒有當場發火,畢竟當著這麼多代表的麵,索性宣布休會,找了個台階下。
數日後,戈爾巴喬夫再度在新奧加廖沃與葉利欽、納紮爾巴耶夫等加盟共和國的當權領袖舉行秘密會晤,他根本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分歧和矛盾是如此的巨大,反而天真地認為,這次討論就可以把聯盟條約草案中遺留的聯盟稅收問題徹底解決,他甚至還想確定簽署新聯盟條約的日期,哪怕這個時候簽署意向都沒有達成。